食品产业业态丰富,监管链条长,安全风险大。近年来,西安市灞桥区立足辖区食品产业实际,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为抓手,紧扣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采取十二项措施,不断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推动区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落实党政同责,全面统筹安排。灞桥区成立区食药安委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推行“一措施三清单一规则”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强化机制保障,抓实长效监管。灞桥区先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汇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综合治理联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格化管理、应急处置等长效工作机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百分制考核办法》,每季度对各街道及食药安办成员单位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打分排名,公布食品安全工作“红黑榜”,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的重要考核指标。
搭建四级网格,织密监管网络。灞桥区建立区、街、村(小区)、组(楼栋)四级网格26个,配置网格长26名、网格员115名,与街办网格力量整合,实现信息互通,形成纵横网络清晰、条块覆盖全面的监管网格,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推行“包保督导”,落实“两个责任”。由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街道党政领导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分别对辖区3141家包保主体进行包保督导,落实“三清单一承诺”工作制度,推行“三四三”监管模式,建立包保主体台账,强化三级发力,做到四项同步,全力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落地落实。
打通消息壁垒,推进智慧监管。灞桥区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智慧监管”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探索农产品“追溯+合格证”准出模式,推进国、省、市各类信息化平台系统和移动端程序应用,加强相关部门之间数据信息互通互享,打通信息壁垒,提高食品安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对象检查覆盖率、问题发现率,不断提升监管效能。
狠抓“双安双创”,擦亮地域品牌。灞桥区探索建立“23456”工作体系,稳步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按照“高位打造,示范带动”的工作目标,在全区10个重点业态打造34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在辖区全面复制推广;创建特质农产品3家、标准化示范基地1家,申报樱桃绿色产品认证1个,擦亮灞桥地域特色品牌。
推广“食责险”,抵御食安风险。灞桥区食安办发动包保干部网格员,以及监管人员联系包保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大力宣讲食品安全责任险的保障范围和受益群体,全方位推广食责险。同时,督促保险公司优化保险细则,落实出险制度,完善服务流程。激发企业投保意愿,重点推行校园食品安全保险金和农村家宴保险,抵御食品安全事故风险。
打造快检新模式,提升风险预警。灞桥区在全省首家推出“你点我检”快检新模式,常态化开展“你点我检”系列活动,打造“灞桥区食品安全快检智慧监管平台”,发挥快检风险预警作用,把快检和靶向抽检有机结合,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食品安全快检抽检提档升级。
推动“无缝衔接”,完善行刑衔接。灞桥区积极建立落实联合办案和联席会商等行刑衔接工作制度,推动公安、卫健、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信息互通、线索共享,形成食品安全法治强大合力。查办的多起案件入选国家、省市“铁拳”行动典型案例,高压震慑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举办应急演练,健全应急体系。灞桥区编制修订《灞桥区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全区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系,先后举办西安市Ⅳ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演练2次,有力提升了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拓宽投诉处理渠道,解决急难愁盼。灞桥区优化投诉举报处理流程,完善“诉转案”工作衔接机制,开展“一把手”处投诉、跟执法活动,建立“线上ODR+线下消费调解”办公室,探索建立“任军战消费维权工作室”,拓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渠道,多渠道解决群众与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搭建有效平台,促进社会监督。灞桥区积极组织企业代表、媒体记者参与食品监管领域重大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为食品安全监管建言献策,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人士的监督作用和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把监督网络延伸到社会公众中去,推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灞桥区立足辖区现状,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探索实践,创新监管手段,解决了一批长期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连续两年被西安市评为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议“A级区”,区目标责任制考核实现“三连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