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闫智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大使命。
如何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思政课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迈上新台阶?11月29日,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邀请我省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和思政课教师,围绕“加强我省高校思政课建设,促进立德树人落地见效”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
今年10月至11月,省政协教科委多次组织委员、专家,围绕“加强我省高校思政课建设,促进立德树人落地见效”议题在西安部分高校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我省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存在的困难。
调研组发现,近年来,我省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工作,思政课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部分高校仍存在思政课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研究力度弱等问题。
“近年来,国家、省(市)教育系统和各高校出台了大量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的相关文件。”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怀平在教学中发现,部分政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缺乏实施意见,由于高校层次、类型的差异化,导致部分高校存在“用政策落实政策”“用文件落实文件”“用报告代替执行”的现象。
陈怀平建议,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的实施意见,让现有政策落地更具可操作性。加强对高校落实思政课建设相关文件的督查,让高校主要负责人切实承担起直接责任人和首要负责人的职责,将落实思政课建设指标纳入高校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当下,高校之间已展开了思政课教师“抢人大战”,部分平台高、条件好的高校在招揽人才、留住学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高校之间思政课教师队伍“两级化”趋势愈发明显,导致师资队伍发展出现“断层”。
“作为公共必修课,思政课教学课时多、任务重、要求高,而思政课教师数量却不足,只能通过大批转岗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宋阳坦言,从学科背景、专业基础、思政课教学经验、投入的时间精力等方面看,部分转岗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思政课教学要求,难以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专业任务。
在现有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宋阳建议,各高校应自觉将思政课教师队伍配比达标作为一项对党和国家负责的重要政治任务来落实,在编制、指标、职称、评优等重要环节给予重点支持。
“由于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主要以中青年硕士研究生为主,导致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基础不扎实,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不足,课堂教学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不够,‘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西京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宝国说。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给予与公办高校等同的培训名额支持。”杨宝国建议,对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政策给予适当倾斜,统一拨付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项岗位津贴,增强其职业认同感,进一步稳定思政课教师队伍。
陈怀平建议,高校必须将落实师生比作为队伍建设的硬指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年落实,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面对西部引人难、留人难的现实问题,应加大西部高校各学科的博士点布局力度,为培养后续队伍、留住人才打好基础。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振岗说,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说课,加强广大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把握,在确定本学期教学方案后,每位教师应积极对本课程进行课堂跟踪,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课后进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新形势下,不论站在哪种角度思考,都要先熟悉授课对象,用心了解他们的新变化、新特点以及内在需求。”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郭莹提出了不同看法,“00后”大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有所提高,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元化,追求一种平等、开放、互动的教育关系。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赵金莎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并不是排斥和否定理论知识,而是对当前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满。
“时代在进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转变观念、尽快调整,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授理论知识。”赵金莎建议,将理论教学和学生关切的问题相结合,适应大学生特点,满足他们的需求,形成大学生版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所喜爱,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郭莹建议,应进一步整合我省优质资源,利用本地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革命遗址等实践教育基地,积极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融入到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