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神木市政协“促进农民增收”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综述
  □ 记者 许鹏 通讯员 韩艳艳
  划定15万亩玉米生产功能区,建设高标准农田近10万亩,实施高效旱作节水项目近10万亩,建成8个肉羊、12个肉牛养殖整村推进示范村,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2156人……“数”看神木农业发展的喜人局面,一幅绚丽多姿的乡村振兴水彩画正在麟州大地铺展开来。
  在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神木答卷过程中,神木市政协主动担当,将“促进农民增收”列为本年度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主题,精心组织、高效筹备。11月8日,市政协召开二届四次常委会议,与会常委、委员通过大会发言的形式深入协商讨论,为全市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把脉支招、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沉浸式”调研理出一本“明白账”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确保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由神木市政协主席毛晔包抓、市政协办公室和提案委牵头,组织相关委员和专家开展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议题的常委会协商调研,深入一线进行了多次“解剖麻雀”“剥茧抽丝”式大调研,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举措搞实,并形成了高质量调研报告。
  “老乡,咱们这儿最能体现地域特点、当地特色的产业有哪些?”“大家每年收益能有多少?”“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有哪些?”在中鸡镇纳林采当村,调研组详细了解当地乡土资源开发基本情况和特点优势,认真分析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随着调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些因素逐渐“浮出水面”,例如农民收入存在地域差异、涉农改革推进缓慢、农业扶持政策不稳定、农业产业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品牌没有形成、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新型经营主体和高素质职业农民力量不足……
  找准了“病症”,调研组开出“药方”,建议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产业链招商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居民增收致富。
  高质量协商助力农民“鼓钱袋”
  大会发言期间,与会政协常委、委员就如何写好“促进农民增收”大文章建言支招。
  大力促进农业科技化,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大幅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委员们的发言集中在产业兴农方面。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王克军常委建议,加大人才培训和创业指导力度,打造精品特色农业和“全链条”产业,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龚增利常委建议,神木市委、市政府应尽快出台适宜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奖补政策,支持农户提升机械化水平,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
  “如果神木能把小米、黑豆、牛羊肉等打造成像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一样的产业,从事相关生产经营的农户便能实现持续稳定增收。”高飞委员建议,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把农户个人生产经营融入整个产业链条,让农户在生产经营的同时享受产业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针对近年来农村人才大量外流问题,李增开委员建议,健全完善人才引育机制,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和本地高层次人才返乡创业,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为农村发展寻人才、找技术开辟窗口。培养一支务实创新的新型农民队伍,通过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人才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共谋“一盘棋”拓宽增收新渠道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委员们认为,如何实施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计划,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神木市实现乡村振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委员们呼吁,在“政策协同”上有效发力,从“脱贫成果”和“制度成果”两个层面,实现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全方位的有效衔接。
  毛晔表示,抓好促农增收工作,必须统筹各方力量,从农民的收入构成入手,夯实增收基本盘,积极开发农村多种功能,狠抓能人返乡创业,深化改革挖潜力,拓宽增收新渠道。市政协要认真梳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形成市政协常委会建议案,及时报送市委、市政府。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政府将持续发力,破除增收上的知识瓶颈、要素制约、制度障碍。”神木市副市长焦艳霞表示,市政府将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持续下大功夫,确保户户有增收措施、家家有致富渠道,让更多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打好政策组合拳,不仅要做好拓展农产品市场空间的‘加法’,还要做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法’。”与会常委、委员表示,要在助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中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有效推动工作落实,为共绘神木乡村振兴新画卷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