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首次执行案件执行到位率同比上升62.22%、首次执行案件执行完毕率同比提升28.13%、首次执行案件办案周期每件同比缩短8.89天……这是记者11月9日采访子长市人民法院院长刘文杰时,了解到的子长市人民法院今年1月至10月执行工作“成绩单”。
执行工作向来被喻为难啃的“硬骨头”,能否从体制机制上破解“执行难”?近年来,子长市人民法院深入推进执行机制改革,探索推出“分段集约、繁简分流、类案集中”的执行工作模式,有序化解积案、及时处理新案,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从“一人办”到“多人执”
解决法院案多人少难题,子长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张梦琳告诉记者,“秘诀”就在一张人员分工表上。
表格将执行干警的工作分为两类:指挥中心和实施团队。指挥中心里,内勤组负责执行立案、案件分流、线上财产查控、督促信息发送等工作,外勤组负责资产处置辅助事务及线下查控、诉讼保全等外出事项办理。
实施团队分为四组,其中,一、二团队分别负责执行异议案件审查与速执案件办理、小标的案与刑事涉财产部分案件办理,三、四团队负责其余案件的办理事项。
“以前,一个干警要负责一件案子从头到尾的执行,涉及房产、车辆、股权、证券等财产的查找、评估及拍卖,还有人会通过转移隐匿财产、隐藏行踪等方式规避执行,流程复杂,案子一多,干警分身乏术,案件就积压下来了。”张梦琳说。
改革后,根据被执行人财产集中查控结果,指挥中心会对案件进行分类,简易案件由速执团队快速执行,财产类型多样、处置过程复杂、信访矛盾集中、腾退难度大的繁案则由实施团队精执。
在这套机制下,子长市人民法院今年累计查封被执行人车辆20台、拍卖房产77件、强制腾房23套。
从“被动缴”到“主动缴”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收到执行款,太意外了……”前不久,子长市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局收到市民电话,专程向办案干警表示感谢。
“这起案子标的额不大,她可能没想到执行得这么快。”张梦琳说,今年的执行案件中,申请标的5万元以下的案件占首执案件总数的53.66%,团队通过拘传、拘留、悬赏等措施,对这类案件基本做到一次性执行,截至10月,登记的506件小标首执案件,有一多半已执行完毕。
案件执行完毕率高,还离不开执行指挥中心“5561”督促履行工作机制,即自执行案件立案日起,通知被执行人限其5日内报告财产、5日内履行案款并告知不按期执行的法律后果;于立案后第6日依法批量制作限制消费令和失信决定书,并在执行网络平台集约送达;于立案后1个月内将限制消费和失信信息予以公开曝光。
子长市人民法院还将执行工作前置,从立案阶段开始,通过风险告知、诉讼保全、关联案件排查、激励守信行为等一系列举措,预防化解执行案件增量。
8月,某公司在一起判决生效后主动履行了给付义务,申请贷款时,因有涉诉案件无法获得贷款。子长市人民法院向其发出了延安市首份《主动履行证明书》,为该公司作证明的同时,鼓励广大被执行法人主动履行义务。
“这些举措的好处是,有的案件还没到判决阶段就提前化解了。”张梦琳说。
从“内部管”到“联动管”
“别发信息了,太丢人了,已经把钱转过去了。”记者到访前两天,子长市人民法院刚刚办理了一起执行案件。
为方便告知被执行人,子长市人民法院联动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一旦执行立案,便能获取被执行人的电话号码。
“他比较特殊,我们查到他是17个电话号码的机主,拨了其中好几个,对方都说自己不是机主,但认识机主。”办案法官告诉记者,为确保机主收到被执行信息,法官向17个电话分别发送了执行消息。“上周五发的,这周一就接到电话,说已经把案款全部转给申请执行人了。”
除了三大运营商,子长市人民法院还因案施策,联动多个部门和单位强化执行措施。
针对公职人员,法院会同人大、政协、纪委监委等部门集中约谈涉公职被执行人,执结案件97件,执结标的1290.87万元;先后与税务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建立信息沟通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在行业准入、政策补贴、高消费等方面实施限制753人次;针对常年在外的被执行人,开展“中秋亮剑”专项执行行动、“春节期间执行特别行动”……截至10月,子长市人民法院已向联动部门推送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081人次、失信企业信息30家。
“执行工作不是法院一家的‘战斗’。”刘文杰说,下一步,将继续优化执行联动机制,持续提高执行工作质效,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