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我省各级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以严格公正司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彰显榜样力量,近日,本报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聚焦延安两级法院创建“马锡五式”人民法庭、人民法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实地采访。从今日起,特开设“榜样的力量·法治宣传基层行”专栏进行系列报道。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正值立冬,延安市安塞区清晨的路面已现冰霜,沿河湾镇黄崖根村村民闫光明一家人却暖意浓浓。“一满高兴得不行,最近睡得都踏实了。”11月8日,在安塞区人民法院,闫光明乐呵地笑说,多亏了“蔬菜法庭”,多年前借出去的旧账有了着落。
闫光明所说的“蔬菜法庭”就设在安塞区人民法院招安人民法庭。近年来,招安人民法庭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理念,积极发挥调解作用,三年内受理案件的调解、撤诉率超85.5%,受到当地群众好评。
护航蔬菜要“快”
招安人民法庭位于安塞区工业园区驻地沿河湾镇,肩负着沿河湾镇、招安镇2个镇、1个省级示范工业园区、17个中心村、5个社区、4.9万人的民商事案件的审理工作,常年与镇村居民打交道。
“安塞的蔬菜大棚超过4万棚,种植户超过1.3万户。”招安人民法庭庭长李锋说,安塞区是陕北设施蔬果种植第一大县区,近年来产业发展迅速,菜农数量庞大。为此,安塞区人民法院于2022年6月在招安人民法庭设立“蔬菜产业巡回审判法庭”,并在2个镇设立2个专门联络站,专门为当地菜农提供便利的法律服务。
“因为蔬菜的时令和保鲜要求,一旦发生纠纷,解纷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为此我们开辟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审、快调、快判、快结‘五个快’。”李锋解释说,快立指收到起诉状当天或第二天给予立案,快调指受理当天或第二天要将当事人双方叫到一起调解,快审指立案当天要送达双方法律文书、一周之内开庭,快判指开庭后一周至两周内判决,快结指立案一个月内尽量要结案。
由于涉纯蔬菜的纠纷类案件并不多,只要涉及菜农纠纷,招安人民法庭都将其纳入“蔬菜法庭”办案程序。以闫光明为例,招安人民法庭于9月4日收到民事起诉状,当日便立案受理,经过前期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蔬菜法庭”的调解效果和效率赢得了当地群众首肯。“‘蔬菜法庭’现在在村里的威望可高了!”闫光明说。
诉讼解纷要“划算”
“请律师3000块、写诉状300块,有时候群众闹矛盾就为一两千块钱,还没开庭先花上千块,趁不见么。”李锋口中的“趁不见”就是划不来的意思。在当地,一般的民事纠纷,法院干警尽量通过诉前调解解决。
2022年,老梁因在当地水泥厂务工造成一只眼睛受伤失明,工厂只愿赔付医疗费,不愿赔偿误工、护理等费用,协商无果后,老梁找到招安人民法庭。
因为老梁不识字,只能通过口述、法院记入笔录的方式“代写诉状”。随即,法庭将这份“口头诉状”送达工厂方。“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里有相关规定,误工费、护理费每日的赔偿标准都很清晰。”法庭干警将典型案例的判罚结果讲给工厂方听,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兑现。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老梁说,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还有一个孩子在上大学,这笔钱救了他家的急,十分感谢招安人民法庭的干警,“法庭干警帮了我家大忙了!”
作为安塞区人民法院的“前哨站”,招安人民法庭主动扩大调解“朋友圈”,与当地党委、政府联动,通过委派调解、邀请辅助调解员参与调解、指导村(社)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等方式,及时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我们会不定期了解各村、社区的主要矛盾纠纷类型,并有针对性地向调解员传授经验,一大半纠纷都能在村、社区内化解。”李锋说,如果调解员遇到难题,则会通过电话联系寻求帮助,遇到情况复杂的案子,法官会直接赶到现场。
调解纠纷要“会拉话”
“会和人拉话”是当地群众对招安人民法庭干警的评价。对于如何调解纠纷,干警们有套“秘诀”。
怎么“拉话”效果好?法庭干警们有两种策略。一种是“背对背”调解法,通过与纠纷双方分别沟通,避免双方在情绪激动时产生冲突,从而解决纠纷。一种是“1+X”调解法,1是指法庭干警,X指当事人信任的人,可以是村党支部书记,也可以是当事人的亲属或朋友,在调解时邀请他们参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哪“拉话”对群众更有指导作用?李锋说,当地农村有每五天赶一次大集的习俗,招安人民法庭就利用赶集时间拉横幅、发传单,开展普法宣传。近三年来,法庭为群众现场答疑解惑240人次,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
通过巡回法庭,让村民身临其境接受法律“熏陶”,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也是一个办法。李锋说,“村民一听要审案子,好奇心驱使下就会前来围观,庭审的过程就是对群众最好的普法。”
2022年8月,沿河湾镇贾家洼村两户村民因温室大棚租赁费产生纠纷,招安人民法庭在村中进行了巡回审理。审判员现场释法析理,引导当事人互相体谅,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参与调解的次数多了,法庭干警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法律意识明显提高。“这两年,村民之间‘硬上’的事少了,来咨询的多了,这就是群众法律意识提高的体现。”李锋说,未来,法庭干警将继续践行“马锡五式”审判方式,运用好调解与审判途径,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