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深耕红色沃土 激活文史资源
——汉阴县政协扎实做好文史工作综述
  □ 实习记者 庞浩楠 记者 唐冰
  “陕西省政协系统文史馆工作培训会在汉阴召开,这既是对汉阴高质量发展的关心支持,也是对汉阴政协事业的鞭策鼓舞。”汉阴县政协主席刘定东说。
  10月27日至28日,陕西省政协系统文史馆工作培训班(第二期)在汉阴县举行,参训学员在双河口古镇、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三沈纪念馆进行交流探讨,对汉阴文史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赏。
  深挖汉阴县的历史和文化沃土,深入各乡镇、村组走访历史当事人、见证人、知情人,采集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材料……1984年6月成立的汉阴县政协,同年12月召开首次抢救文史资料座谈会。1986年10月,出版《汉阴文史资料》第一辑,至今已出版《汉阴文史资料》15辑、《委员文化》24期、《各界汉阴》6期、《汉阴政协》2期、《汉阴县政协志》1部,其中5辑文史资料荣获“全省政协优秀文史资料图书”。
  编史力求精品用史凝聚共识
  作为三沈故里、人文之乡的汉阴县,汉阴县政协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文史资料的抢救和征编工作。
  2011年,汉阴成为安康市唯一被首批列入的13个全省文史工作重点创建县之一;2012年底,成功创建为“四室一库”标准化省级政协文史工作重点县;2015年12月,该县成功承办首届全市政协文史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2012年12月、2015年12月、2017年11月、2022年7月,连续四次荣获“全省政协文史工作先进集体”。
  近年来,汉阴县政协紧扣全党加强“四史”学习教育“铸魂、活学、做实”的新要求,深挖汉阴县这个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发祥地、诞生安康仅有的3位开国将军,走出11位大校、126位革命烈士这个“红色富矿”,征史重“三亲”、编史求精品、用史聚共识,实现了红色文史产量高、质量优、转化实,让红色文化焕发出时代光芒。
  充实文史队伍广纳四海之言
  “去年8月中旬,我们聘请了有着‘政协情缘、汉阴情怀、文史情结’的39位来自各个领域、35位来自各镇各部门的代表为新一届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和文史工作信息员,文史征编队伍日益壮大、网络日益健全。”汉阴县政协副主席熊兵说。
  据了解,聘用模式通过本人申请及各镇各部门、县政协各专委办初审推荐,报经县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聘书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颁发,聘期5年。聘用人员将同全县政协委员一道,秉承文史资料“亲闻、亲见、亲历”原则,共同做好汉阴文史资料的抢救撰写、征集整理和研究利用等工作,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书写好汉阴故事,传播好汉阴声音,为建设锦绣汉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严把工作质量协同相得益彰
  汉阴县政协编辑出版的《汉阴文史资料》十四辑,题材新颖、资料鲜活、图文并茂,得到省市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这是汉阴县政协文史工作精编细核、严把质量的一个缩影。
  在编辑文史资料过程中,汉阴县政协文史委同志和相关人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好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认真细致工作,努力打造精品图书,确保了《汉阴文史资料》的质量和价值。
  汉阴县政协在文史工作中注重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坚持“三亲”特色,充分征集汉阴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事迹的文字、图表、照片、音像、电子文本、实物等资料,同时,加强与兄弟县市政协的协作与研究,拓宽文史资料征集渠道。8月7日,宁强、汉阴两县政协在宁强县开展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交流,互赠文史资料图书,并对清朝同治年间汉阴人吴正运任宁羌州训导期间的有关史料进行查寻考证。
  今年以来,汉阴县政协制定出台“十项措施”和“五年规划”,进一步强化保障服务,加强纵向、横向的沟通,不断提高征编和出版质量,推动政协文史工作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更好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