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李荣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就是幸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勠力同心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10月24日,省政协围绕“加强关中大气污染治理”议题召开协商座谈会,与会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市政协负责同志齐聚一堂、协商交流,积极为做好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建言献策。
“作为全国大气污染重点的关中地区,虽然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但形势依然严峻。”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薛占海说,2022年西安、咸阳、渭南的空气质量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后5位,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和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明显短板,距离群众对美好蓝天的期盼仍有较大差距。
薛占海说,目前,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还存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到位、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彻底等问题。
“截至今年9月,渭南达标天数176天,同比增加12天。但与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相比差距较大,排名逐年下降。”省政协委员、渭南市政协副主席毛平宇说,渭南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进展慢,2022年,渭南市煤炭消费总量为2194.48万吨,是关中地区最大的煤炭消费区。
如何进一步优化调整工业结构?毛平宇建议,传统产业淘汰和升级并重,严格落实高质量发展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要求,推动重点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加快高耗能、高污染落后产能淘汰,引导具备改造条件的传统重化工产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
针对关中地区治污降霾形势依然严峻态势,委员们表示,大气污染治理关系到方方面面,必须砍掉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存量”,杜绝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增量”,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项目,坚持从实际出发,夏季要控住臭氧,秋冬要控住颗粒物,在控车、减煤、禁燃、治源、抑尘、增绿等措施上打好组合拳。要加快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持续开展清洁取暖提升专项行动,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环卫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目前关中地区缺乏部分污染天气高精度气象条件监测网。”省政协委员、省气象局局长丁传群建议,建设大气本底观测站、国家气候观象台等,完善监测站网建设,增强对大气边界层、大气静稳条件等气象条件监测。同时,积极研究探索人工影响天气消减雾霾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治污降霾的能力。
据西安交警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22万辆,居全国第7位。
省政协委员、陕西蔚蓝节能环境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伟说,由于关中平原的盆地地形、工业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原因,每年冬季都会成为大气污染的“重灾区”。随着关中地区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也带来空气污染。
王伟建议,实行燃油汽车牌照总量控制,大力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完善新能源配套设施投资建设。加快交通拥堵点改造建设,充分利用交通大数据,提供精准交通供给和精准调度,减少车辆低速行驶排放。加大停车场建设和停车位供应,采用经济杠杆引导绿色出行。
今年3月,我省印发《陕西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并召开全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动员会,彰显打赢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姚晓军表示,下一步,将扎实部署开展秋冬季攻坚行动,聚焦三项重点大气污染物,推动结构优化、散煤治理、工业源减排、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工作任务落实落地。突出重点行业完善标准规范、监督管控规范,推动大气污染监管要求纳入排污许可,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科学监管。推动出台以能耗、排放强度为基准执行差别化电价水价的制度文件,倒逼产业升级。
蓝天常在、碧水长流、净土永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如何接续打好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会上多位委员踊跃“开方”:
——“加快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结构优化调整,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加大监管力度,运用科技手段严查污染源,不断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控制燃油车总量,下大气力促进清洁能源应用推广,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绿色低碳健康生活方式”;
……
两个小时的座谈会,大家聚智献策。一条条建议的背后,是每个人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忧思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