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慈善暨扶贫协会会长郭平安为困难儿童赠送爱心物资 □ 记者 张璐
夜已深,郭平安看了眼手表,时针已经指向“1”。他终于放下手中的书稿,起身向床榻走去。
这位年近古稀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是铜川市慈善暨扶贫协会会长郭平安。
生活既是慈善亦是写作
郭平安退休后有两大爱好,无外乎慈善和写作。白天,郭平安带领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做好全市慈善工作。夜晚降临,郭平安又开始潜心创作新书《唐玄奘》。
由郭平安创作的90万字的历史小说《唐玄奘》,写尽玄奘的一生。从玄奘出生前写起,到他幼年成长,13岁入佛门学法,走遍大半个中国拜师学法,终成大德。后又前往天竺取经学法,回国后译经弘法,于664年圆寂玉华寺。
“多年从事慈善工作,让我对许多人和事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世间百态,是郭平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他的作品,有他长年积累的思想感受,也渗透着慈善工作中的心得,激励和启发读者觉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倡导关爱社会、帮助他人的理念,以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郭平安坚持文化自信,不断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郭平安在未退休前,创作出版了百万字小说《唐僧译经记》、20余万字的诗词集《心花绽放》、40万字的散文集《不眠的布机声》。为大力弘扬慈善思想,他以自创小说《唐玄奘》改编电影《雪落玉华》,以孙思邈事迹创作的电影《名魁大医》,获得拍摄许可证。他以王益公安分局王家河派出所学习枫桥经验的事迹,创作的电影《枫桥花芳漆水河》已经开机拍摄。他以抗美援朝特等功臣郭正喜的英雄事迹,创作的电影剧本《寻找英雄郭正喜》被改编成四集广播剧,并在央广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播出。他号召慈善工作者学习英雄,做好慈善事业。多年来,他创作出版、发表、播出的文艺作品达300万字。郭平安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慈善文化,启发人明白道理、忠于国家、孝敬父母、互助友爱,为祖国富强而奋斗,也是做慈善。
退伍不褪色的慈善“老兵” 创作《寻找英雄郭正喜》取得的巨大成功,还要源于郭平安的军旅生涯经历。
郭平安,1974年12月入伍,1984年1月退役。在部队时,他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乐于助人;回到地方,退伍不褪色,初心不改。近10年来,他多次帮助困难党员和群众,慷慨解囊捐资达2万余元,捐出自创作品价值逾5万元。
郭平安与慈善同行,大力弘扬慈善文化,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奉献爱心。作为一名已经退役38年的老兵,郭平安把对部队的情怀全部倾注在关爱援助困难退役军人上。市慈善暨扶贫协会设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统筹各方力量筹集启动资金,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起先后筹集关爱基金200万元以上,援助重大疾病患者及生活困难退役军人;积极动员爱心企业为困难退役军人捐赠价值20万元的物资,并及时送到困难退役军人手中。今年1月13日,在省委宣传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举办的2022年度“陕西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上,这位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老兵荣获“陕西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善作善为建设“好人之城” “做慈善就要不怕遭白眼,不怕坐冷板凳。”这是郭平安在市慈善暨扶贫协会总结的工作经验,也是他的工作遵循。
自2014年9月郭平安担任铜川市慈善暨扶贫协会会长以来,市慈善暨扶贫协会在中共铜川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省慈善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以扶贫济困为重点的各项慈善活动,多方筹措慈善款物,精心实施救助项目,在扶贫济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击疫情的三年中,市慈善暨扶贫协会想方设法募集款物2000万元,助力全市抗击疫情,募集款物近百万元,支援外地抗击疫情与救灾。
郭平安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与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常主动向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有关部门领导汇报慈善工作,争取财政支持,解决办公经费问题,保证全市慈善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改善协会办公条件,配备电脑等设备,解决工作用车难题。为扩大募捐渠道,郭平安亲自上门积极劝募,组织建立慈善网站,开展网络募集,建立助学慈善基金等,8年来共募集善款善物近7000万元,实施慈善项目20余个,惠及困难群众30余万人次。
为做大做强慈善项目,在郭平安带领下,市慈善暨扶贫协会组织春节送温暖活动、庆“六一”关爱活动、“九九”重阳节敬老活动,协助做好“万企帮万村”项目,实施“慈安便民桥”项目,为众多困难群众送去关怀与温暖。
因工作突出,郭平安被评为全国先进慈善工作者、全省优秀离退休干部、陕西最美退役军人。市慈善暨扶贫协会的工作也多次受到省慈善协会表彰和市委、市政府领导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