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满淑涵)10月13日,记者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9月30日,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52.64亿元,同比增长55.28%。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为充分激发高校院所和科研人员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2年3月起,陕西在75家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截至目前,53205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12973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317名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凭借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
据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介绍,当前,省科技厅正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拓展试点范围,完善线上路演平台,大力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转化模式,加快“三项改革”扩面提质增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得更好、转得更快、转得更多、转得更安全”。力争到年底,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50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万家。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在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提升成果转化效益、提升科创服务质效、发挥试点示范作用上下功夫。出台“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指引”等配套政策,将“三项改革”范围扩大至公立医疗机构和军工科研单位。同时,将路演范围扩大至成果、产品、场景、金融、团队等,构建“1+N”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
此外,支持企业“发榜”、高校院所“揭榜”,建立联合式、订单式技术研发模式。鼓励大企业通过专利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引导各类研发平台开放共享。加大科技经纪人培养和引进力度,探索设立由政府主导的科技经纪人平台。强化财政金融联动,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需求,丰富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遴选新一批“三项改革”综合试点单位,鼓励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先行先试,从操作层面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