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彦伶
“这7颗绿毛球象征着郭家伙场女子法庭的7朵金花、7个卫士,两棵桑树象征‘担当、奉献、公平、公正’的法庭灵魂。”9月11日,“黄河女儿行——讲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巾帼故事”全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法院郭家伙场“女子法庭”,聆听庭长陆亚莉讲述“七朵金花”的故事。
建于1999年的郭家伙场人民法庭,从2005年起因法庭干警均为女同志而得名“女子法庭”。目前,该法庭有干警7名,其中,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3名;管辖6个乡镇70个行政村,人口约17万人,企业230多家。
郭家伙场法庭辖区面积广、人口多、情况复杂,案件多为婚姻家事、交通事故、合同纠纷等,主要以调解为主。2022年9月,郭家伙场法庭法官在孟家湾乡巡回庭审点调解案件时,就顺便解决了一起长达10年的民间借贷纠纷。
2012年,吴某向王某借了5万元,双方约定利息为2分。2013年,吴某将借款本金和利息向王某清偿后,剩下的2000余元利息出具了欠条。后王某向吴某索要无果,诉至法院。
在诉前调解中,吴某一直不配合调解工作;立案后,吴某也一直在电话中不配合送达工作。于是,办案法官在吴某所在乡调解完案件后,决定去吴某家了解一下情况。找到吴某后,吴某称欠款属实,但因王某索要该款时骂过自己,所以一直不想解决此事。经过法官耐心做工作,吴某说愿意解决,但最近没有现钱。法官看到吴某家养了几十只羊后,问吴某是否同意用羊折抵欠款,吴某表示“可以”,经双方协商,最终化解了纠纷。
“女性在调解中具有耐心、细心的优势,有助于疏导当事人的情绪,降低当事人的心理负担,让司法更有温度。”陆亚莉说。
近年来,随着辖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矛盾凸显,给法庭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为破解“案多人少”难题,郭家伙场法庭抓住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契机,坚持“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工作模式,设立专门的诉讼服务站,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的方式解决纠纷,为此法庭设立了诉前调解室,指派2名驻庭调解员轮流开展调解工作。
“从最开始向辖区六个乡镇派驻调解员,再协同乡镇党委、政府在各个行政村择优选拔网格调解员,通过干警与网格调解员的共同努力,辖区内的‘无讼村’逐年增长。”陆亚莉说,近年来,通过法官干警与网格调解员的共同努力,辖区内的“无讼村”已增长了14个。
鉴于辖区内婚姻家事、交通事故、合同纠纷频发的情况,郭家伙场法庭坚持多方联动,建立健全“3+N”(与交警、妇联、价格认证中心建立联动机制,与派出所、金融机构、工商联、学校形成合力)联动调解机制,实现专业问题专人解决,补足诉源治理短板,有效实现了人民法院与行政部门、行业组织的对接互动、资源共享。
此外,郭家伙场法庭坚持“走出去”思路,推进诉源治理,形成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期走访周边所辖乡镇深入村组,向乡镇干部、村委会人员、村民了解情况,掌握群众诉求,开展上门服务,采取非诉的方式有效化解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据了解,近三年来,郭家伙场法庭各调解网格员平均每年在诉源治理中化解民事纠纷300余件,法庭专设的“老高调解室”平均每年调解各类民事纠纷300余件,法庭受理案件平均每年700余件,诉源治理化解矛盾纠纷数和诉前调解数每年呈上升趋势,受理案件数每年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