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涵博)9月26日,记者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文物系统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全省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大遗址是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陕西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大遗址共有18处54个点,数量和等级都居全国前列。近年来,陕西不断强化大遗址保护,实行考古前置制度,实现出让时“净地”供应,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加快实施秦始皇帝陵外城垣及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实施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址抢险加固、保护展示等一系列文物保护工程,建成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标识系统;加强大遗址保护研究,联合气象、地质等部门合作推进大遗址文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立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研究专家智库。
提升大遗址管理能力方面,陕西相继出台《石峁遗址保护条例》《秦始皇陵保护条例》等法规和《关于加强考古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措施》;公布实施秦咸阳城遗址、周原遗址等13项大遗址保护规划,促进大遗址保护传承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此外,央地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将汉长安城遗址区内10904.5亩永久基本农田调出,并积极申请将其列为自然资源部“大遗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试点”。
陕西深入挖掘大遗址价值,推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石峁遗址申遗稳步推进,举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以线上线下方式展示我省大遗址保护工作成果。此外,陕西有效利用大遗址保护成果,博物馆展示水平持续提升,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特色突出,大遗址研学备受欢迎。
“当前陕西大遗址保护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省文物局副局长贾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遗址保护工作力度,重点实施汉长安城遗址、石峁遗址本体保护工程。加强大遗址价值阐释,将考古研究贯穿于大遗址保护利用全过程,对陕西大遗址因地制宜、分级分类保护利用。提升大遗址展示利用水平,打造大遗址建设及展示利用一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