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白瑶 李荣 殷博华
实习记者 闫智
7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并作重要讲话。7月29日在返京途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汉中考察并作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省政协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嘱托、不负厚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汉江流域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7月29日,在返京途中,总书记走下列车,来到汉中市考察,参观汉中市博物馆。他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及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资源丰富。“近些年,总书记多次前往博物馆、考古遗址等地,对文物保护工作牵挂在心。这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文物工作者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进一步做好文物工作的决心和信心。”省政协委员、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说,文物保护工作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如何更好地促进我省文物保护工作,让子孙后代“有史可寻”“有史可鉴”,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我将深耕文物保护工作,立足陕西考古资源优势,依托石峁、周秦汉唐都城等大遗址,把文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发挥委员职能作用,多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考古经费保障等建言献策。”
文物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持续抓好文物战线人才队伍建设是重要一步。“总书记多次对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足以说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意识到当前急需建设一支高素质文物保护队伍,更好满足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省政协委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表示,要建立健全我省考古人才培养机制,科学细化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和相应的保障措施,努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先人的智慧和汗水,铭刻着先人们奋斗的印记。加强文物保护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省政协委员、省收藏协会副会长李刚说,文物保护不仅是对文物本身的保护,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要引导更多年轻人将目光投向文物,走进文物的世界,守护文物之美,让古老文物与年轻人同频共振。
天汉湿地公园地处汉中市城区南面的汉江两岸,每天傍晚时分,有很多市民在这里健身娱乐。而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作为汉江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如今的汉江两岸河滩已被打造成为一座集生态、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成为汉中的“城市会客厅”。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天汉湿地公园时,称赞这里是市民“幸福园”。他强调,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生态公园建设要顺应自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促进生态保护同生产生活相互融合,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
“总书记为我们科学推进重点流域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省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宇恒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摒弃二者互为对立的观念,建立发展与保护协调统一的认识,在不断改进优化中真正做到以高质量发展支撑高水平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道阻且长,行之将至。王宇恒表示,要勇于担当、齐心协力,以专业为基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奋斗。
走进汉中市洋县龙亭镇荷蛙共养示范基地,荷花池里蛙声一片,景色美不胜收。近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洋县紧抓全市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机遇,建成多种综合种养模式基地,打造荷蛙共养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采取“三池两坝+水稻灌溉”尾水处理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让“生态+”赋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对建设生态公园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我们立足农业领域、做好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行动遵循。”省政协委员、陕西龙亭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靖表示,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把生态保护与绿色农业相结合,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保护修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促,推动荷蛙共养产业向纵深发展,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其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引领更多群众吃好“生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