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王凤山:画笔绘就多彩生活
王凤山正在关中书院门前摆摊作画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大雁塔、小雁塔、钟楼、鼓楼……7月12日,在西安市书院门的一个摊位前,一幅幅反映古城西安最具标志性建筑的画作吸引了游客驻足。
  三三两两的游客围成一圈,作画的老人正在创作一幅名为《关中书院》的建筑画。这幅作品和摊位上摆放的其他画作一样,用笔精细、工整,设色淡雅,建筑的立体感被完美地还原出来。
  作画的老人名叫王凤山,黑龙江人,6年前随独子来到西安定居,如今已成为一名“新西安人”。
  刚来西安时,因为人生地不熟,王凤山总是待在家里,“很不习惯,整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我感觉都快抑郁了。”儿子知道王凤山以前有画画的爱好,就买来纸笔和颜料,让父亲打发时间。
  起初,王凤山也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2019年,65岁的王凤山没事就带着小孙子出门遛弯,游览了西安不少的旅游景点,对他触动很大。因为早年学过国画中的界画技法,于是,王凤山决定把自己看到的这些名胜古迹画出来。
  说画就画。王凤山每天早出晚归,开始“驻扎”景区。每画一座建筑,他都要在其附近待上两个月以上,“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当是西安钟楼的西北角,他足足画了一年多。刚开始时,他连钟楼的柱子都经常画错,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形成了“肌肉记忆”,现在不用看,也不用参照任何照片,他都可以做到提笔就画。
  对于王凤山而言,作画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全身心投入其间,他乡变故乡,乡愁也淡了许多。
  有一次,王凤山和往常一样坐在阶梯上作画,有位路人上前询问想向他买画。这突来的变化让王凤山有点懵,“因为没想过能卖,也不知道定价多少钱”。他便让买家出价,无论多少钱都可以带走。画售出后,王凤山突然有了一种被认可的感觉,“好像一下子有了动力,也有了新的价值追求”。
  边走边画间,王凤山慢慢对西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20年,他在书院门关中书院门前摆起这个小摊。“在这里摆摊,既能画画散心、与人交流,还能给孙子挣点零花钱,生活过得也充实。”王凤山说。
  如今,已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为的就是能买一幅王凤山的建筑画。
  “大雁塔是西安的地标建筑,唐朝的许多新科进士及第后,都要登临大雁塔,把他们的姓名刻在墙壁上留念,寓意由此步步高升、平步青云,所以我在大雁塔的画作上题字‘步步高升,前程似锦’,以此作为对买画人的美好祝愿。”王凤山说,为了丰富画作的内容,他翻查了大量史料并有此创意,通过画作寄托美好寓意,很受游客欢迎。
  现在是暑假旅游旺季,王凤山本该应景画些扇面画,但因为卷轴画和小幅画供不应求,加之界画技法本身费工费力,一幅30厘米长的小幅画都需要四五个小时的工夫,扇面画的计划迟迟未能启动。还有人想与他合作,让他把这些地标建筑画画在盘子上,他也正在研究盘子画的着墨技法。事情多了,王凤山倒也不急,仍然是每天早上十点多来,晚上天黑就走,天气如果太热时干脆就不出摊了。
  “摆摊小老头”是王凤山对自己的称呼,他特别享受这种忙时画画、招呼游客,闲时和附近摊位的人聊聊天、看看风景的闲适生活。“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有退休金,摆摊不图钱,就图一乐。”王凤山说,只要自己身体允许,他会一直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