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殷博华
眼下正值毕业季,也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期。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可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就业问题关乎千家万户,如何让千千万万的毕业生走稳就业路,多名省政协委员表示,这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扶持,毕业生也要做好自己就业的“掌舵人”。
增强信心是关键
陈敏是一名今年毕业的本科生,在就业问题上始终缺乏信心,“刚刚毕业,没有一技之长和实际工作经验,很难找到好工作。”
“越是就业信心不足,越害怕失败,久而久之,会导致就业越来越难。”省政协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谢永平在调研中发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普通高校和专科类毕业生普遍缺乏就业信心。部分学生会选择考研提升自身能力,而另一部分则选择躺平,甚至把就业希望寄托到家人身上,这让他非常担心。
“提升学生的就业信心,需要个人和学校等多方努力。”谢永平说,就业信心不足,不仅不利于就业,还会对毕业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谢永平建议,这类学生可以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只有大胆迈出第一步,勇敢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对于学校来说,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意识培训,持续开展高校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积极鼓励学生提前到企业和社会中去锻炼,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就业信心,早日入职合适的工作。
盲目就业不可取
“良好的择业观是稳就业的基础,只有明确奋斗方向,才能有所作为。”省政协委员、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宋立军说。
张文是一名往届毕业生,当年毕业急于就业的他,入职到西安高新区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了一名网站编辑。由于大学期间主修摄影,文字功底相对较弱,工作中困难重重,逐渐对工作失去信心,最终辞职走人,“盲目入职虽然解决了就业问题,但往后的每一天都会很难。”
宋立军说,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为了避免“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很多毕业生都存在盲目入职的现象,只想快入职,而不求走稳路。
宋立军建议,毕业生应结合所学专业,做好人生和就业规划,通过就业达到专业上的提升,不断拓宽发展道路。此外,学校还应帮助学生打造好就业平台,强化校园招聘活动推荐力度,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优势,做到专业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需求的无缝衔接,实现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自身价值所在,走好就业路。
跳槽离职需谨慎
“跳槽、离职很正常,但盲目选择就不合适了。”省政协委员、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邵晓军说,走好就业路,不只是入职要慎重,跳槽和离职也需要全面评估。
邵晓军在调研中发现,许多毕业生在入职后,经常会因为一点挫折无法面对就离职,心里一热就跳槽,导致工作更换频繁,很不利于长远发展。
李萍敏在一家企业担任人力资源主管已经6年。她在工作中发现,在跳槽和离职的员工中,年轻人占到了70%,其中应届毕业生占到一多半。
“频繁离职跳槽的现象,在职场中非常普遍,但并不适合应届毕业生,盲目的离职和跳槽,只会徒增就业的苦恼。”李萍敏说,一个人想要深入地了解一个职业,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毕业生在选择跳槽或离职时,一定要对自身情况、行业趋势等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盲目作出决定,很可能会陷入“反复就业”的怪圈。
邵晓军建议,毕业生在应聘时,要对自己未来工作的岗位进行详细了解,对工作的困难和发展前景要有充分的预判,尽量避免入职快离职也快的情况发生。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工作的价值和乐趣,认真对待工作,理性处理上级批评。此外,确定离职或跳槽时,要仔细斟酌利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再就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