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深耕慈善教育 播撒爱心种子
  □ 王永亮 胡运森
  渭南市临渭区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是渭南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素有“三贤故里”的美称。自2012年起,临渭区慈善协会与临渭区教育局紧密合作,推行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在全区范围内投入资金超过1200万元,其中临渭区慈善协会投入739.34万元,发放5.3万册《慈善读本》,共有来自124所中小学校的8.6万名中小学生参与了这一教育活动,受教育面达到100%。
  如今,临渭区实施的“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已经作为全国慈善品牌项目,被中华慈善总会广泛推广,并被《慈善公益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和100多个市、县(区)的慈善组织及教育系统单位前来考察学习。
   慈教共育 打造品牌
  2012年至今,临渭区在慈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广大中小学师生中产生了传播爱与善的催化剂效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为推动“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走深走实,临渭区构建起了“行政推动、协会督导、校长负责、一校一品”的推动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实现了城乡学校全覆盖,将慈善教育纳入德育建设体系;在课表中加入慈善教学内容,通过集体研修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根据学段特点调整课程,强调内涵的研究;通过课外实践促进学生内化,形成有影响力的品质。
  为更好地推动慈善教育,临渭区委、区政府确立建设“大爱临渭”的目标,将慈善工作提升到精神文明、人心凝聚和社会和谐的高度。由区慈善协会会长担任组长,区教育局局长担任副组长,成立了慈善教育领导小组。从顶层设计上制定了慈善教育三个层面的目标:学生层面,培养感恩、乐于助人,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教师层面,强化以爱育爱、乐于奉献的职业情操,提升师德修养;管理层面,将慈善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纳入德育体系,使慈善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为确保慈善教育有效实施,临渭区采取“六纳入·五结合”的精准措施,将慈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课时安排、课堂教学、校本研修、职责要求和考核评比。同时,将慈善教育活动与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相结合,与爱心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慈善文化相结合,与“废旧衣物一张纸献爱心”和每年的“9·5中华慈善日”“9·9公益日”网捐活动相结合。通过全力打造“慈善品牌”,努力使慈善教育在校园中扎根生长并取得成果。
   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
  临渭区慈善教育以育德树人为宗旨,采用慈善课堂、主题班会、文艺表演、演讲比赛、征文评选和课外实践等多种形式,用“善”培养学生的行为,用“爱”塑造学生的心灵。
  各学校将《慈善读本》列入教学计划,每学年至少安排10个课时。同时,开展演唱慈善歌曲、表演慈善小品、讲述身边发生的爱心故事等活动,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善、传播善、实践善”。2013年,区教育局组织7所学校13026名学生参加了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2014年,参与征文活动的学校扩大到100所,全区共收到25000余篇征文,其中150多篇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
  各学校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将慈善教育与德育教育、学雷锋活动和建设文明校园相结合,渭南市实验小学在慈善教育项目中坚持“四进四结合”原则,即:《慈善读本》进课堂、慈善文化进校园、慈善项目进学校、慈善活动进家庭。将慈善教育与学雷锋活动、文明校园建设、家庭教育和扶弱济困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感恩之心和乐于奉献的品德。
  注重课题研究,提升慈善教育内涵。渭南市实验小学申报的《西部小学慈善教育实践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被教育部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市实验小学对《慈善读本》进行二次研发,分年级细化为12册,在全区全面推广。目前,全区共有30个区级慈善课题立项,7个市级课题和1个国家级课题。
  区教育局每年还为全区中小学生配发“日行一善”记录本,让学生记录点滴善举,体会慈善细微之处的感动。全区教育系统拥有59支慈善志愿者服务队,注册队员5620人,开展“暖冬行动”,累计捐赠衣物56059件、书籍20120本、文具7832件,为全区4668名困难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棉衣、棉鞋等物品。每年,还有200多名城区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活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传授、帮助和引导作用,举办慈善教学展示节目达560余场,与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开展“百人送教”活动,向重度和极重度残疾儿童上门授课2334次,有力促进了城乡慈善教育的均衡发展。
  收获满满 硕果累累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通过10年的实施,将“慈善的种子”撒进了孩子们的心田,培育了学生“知荣辱、懂感恩、乐奉献、勤俭朴素”的思想品质,教育成效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赞誉。
  教育部门反馈称,在将慈善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后,学校校风更加正派,学风更加浓厚,管理更加顺畅,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临渭区每年通过开展慈善教育项目,有数以万计的学生献爱心、做好事。仅渭南市实验小学9年间,就开设了5000多节慈善文化课,4000多名师生“日行一善”做好事达到30多万件,写慈善心得作文20000多篇,举办慈善歌曲演唱会20多场。
  教师是推动慈善教育的重要力量。自2015年起,临渭区教育局将慈善课教师的职称评定、能手评选单独设置,并划定了比例和名额,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70多名慈善教育课教师被评为区级以上教学能手,评选表彰80多名优秀慈善课教师,100名教师获得高级教师职称。
  2019年,全区还表彰了45名“美德少年儿童”,2020年表彰了56名“新时代好少年”。临渭区多所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育先进学校”称号,渭南市实验小学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善行中国”直播节目,其德育工作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谈及在慈善教育工作中取得成效的体会,临渭区慈善协会会长周新民表示,要热爱慈善,尽力而为献余热;要依法守章,公平施助严规范;要围绕党政,社会治理有作为;要不忘初心,大爱善举扶弱困;要快乐向善,十年善行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