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董明华
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是区域形象“金名片”。6月2日,商南县政协召开优化营商环境调研监督协商座谈会,委员们围绕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助企纾困的政策环境、支撑有力的要素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合理的法治环境、“亲”“清”统一的政商环境献计出力。
为助力商南县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县政协组建专题监督调研组,通过召开企业闭门座谈会、现场察看、问卷调查、网上调研等形式,详细了解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查找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让经济这潭‘水’活起来的源头。”叶文娟委员建议,要深入细致了解企业需求,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力度,帮助企业解读政策,确保惠企政策真落实、真兑现。要统筹整合执法监督检查业务,有效节约行政成本,组成联合检查组,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后疫情时代,既要看到新注册企业的数量,也要关注关门倒闭企业的数量,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察企情、解企难,为民营企业腾飞再助一臂之力。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议企业要强化法治意识,依法诚信经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相关部门要坚持学法用法,顺畅政企联系沟通渠道,开辟民营企业涉诉纠纷‘绿色通道’。”吕盟委员建议,要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商南形象”的理念,健全营商规章、细化完善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做到“双随机、一公开”,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法治环境。
针对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支持难度大、企业续贷成本高等问题,刘永宏委员建议,对中小企业监管要严字当头、柔性执法,帮助小微企业建立过桥基金,降低优质企业续贷成本,建立市场主体执法监管诚信机制、隐患等级机制,依据企业等级核定检查频次,最大限度减少对优质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
“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商南县美誉度和创业投资吸引力,优化营商环境绝不是一句口号。”刘海涛委员多次深入企业、窗口单位进行调研,倾听民意呼声、收集一手资料。他建议,建立健全涉企信息互通共享工作机制,开放线上审批、自助审批渠道,摆脱部分行业审批许可“难、繁、慢”困境,早日实现涉企业务“只跑一次”,让审批服务再提速、人民满意度再升级。
座谈交流中,殷世鸿委员面对20多位职能部门负责人,用“三连问”指出了当前营商环境中的不合理现象并剖析原因。殷世鸿建议,要加强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自觉对标对表,逐级落实责任,雷厉风行抓整改。要引导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建议推行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把中介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从源头上切断中介收费和行政职权的利益关联,营造“亲”“清”统一的良好政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