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积极探索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 努力开创政协服务基层治理工作新局面
  □ 曾德超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榆林市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方法与途径,在破解基础工作薄弱问题上取得了新进展,开创了政协服务基层治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建立协商议题确立机制,解决“协商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制度”。在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的重要指示上,榆林市政协建立了“多方征题、委员荐题、党委审题、政协领题”的机制。在年度协商议题确立前,市政协印发公开征集协商议题公告,并在市政协网站、公众号上刊发,在广泛征求政协委员和各党派团体意见的同时,向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发函,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汇总协商议题,报市委常委会议通过后实施。从实际效果来看,榆林市政协每年确定的40多个重点协商议题中,约有一半议题与党委政府年度重大事项相关。这样选定的协商议题,与党政中心工作耦合度高,为协商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延伸到基层的市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协商议题,以“小切口”为导向,紧贴民生改善实事、基层社会治理难事、企业(行业)面临难题提出。如,市政协经济界委员工作室,通过走访社区和开展专题问卷调查等方式,在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筛选出“快递业便民服务”“银行与委员企业对接洽谈”等重点协商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建立协商主体确立机制,解决“谁来协商”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榆林市政协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协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协商主体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主要包括以下九类人员:党组织代表、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事业单位代表、协商事项涉及群众代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代表、乡贤能人、专家学者等。榆林市政协充分发挥这几类人员的作用,推进协商向基层延伸。如,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采用“1+1+N”的人员组合模式,即1个市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为主体、1个专委会领衔,N个参与方:包括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市政协委员、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基层组织代表和企业代表等。建立这样的协商主体确立机制,使政协走进群众、群众走进政协的“双走进”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政协履职更接地气、协商更增底气。在协商实践活动中,除了全体会议外,其他形式的协商活动都尽量敞开“大门”,特别是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议等重要协商议政活动,根据协商内容,规范、有序地邀请基层群众代表列席,让群众走进政协、认识政协、支持政协。同时,进一步优化“政协走进群众”机制,凡能在基层开展的协商议政活动,特别是对口协商、界别协商、调研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尽量开在基层,让更多基层群众参与,使“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在基层得到充分体现,实现政协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工作效能的新提升。
   三、建立协商平台延伸机制,解决“在哪里协商”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榆林市政协在日常工作中延伸了三个层次的协商平台。一是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邀请群众代表和有关人士列席;二是专题协商会议,结合调研协商、视察监督协商等形式,将会议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厂矿企业等基层召开。三是在基层建立政协委员工作室。坚持全员入室、全市覆盖的原则,已建成市级政协委员工作室28个(其中界别型12个,区域型16个)。界别型委员工作室主要以一个或几个界别联合搭建平台,吸纳有关界别委员入室,以便界别委员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区域型委员工作室是以12个县市区和4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开发区为依托搭建委员履职平台,方便驻地市政协委员履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榆林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基本做到“六有”“两公开”,即:有场所、有标识、有队伍、有制度、有台账、有经费;基本情况公开和年度工作计划公开。今年以来,榆林市政协各委员工作室反映社情民意信息70多篇,举办各类微协商活动84次,为群众解决难题20多个,办实事好事60多件,政协委员工作室已成为政协委员履职的“好平台”、建言资政的“助推器”、凝聚共识的“连心桥”、收集民意的“好驿站”、服务民众的“桥头堡”。
  四、建立协商制度落实机制,解决“如何保障协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近年来,中共榆林市委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榆林市政协建立健全了《调研视察工作规则》《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运行管理办法》等10多个文件,为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有力支撑。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包抓政协委员工作室,多次督导政协委员工作室认真落实《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反馈制度》《“微协商”工作制度》《接待日制度》等各项制度,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纵深发展。此外,我们还在各政协委员工作室成立了协商议事会,吸纳当地乡贤和德高望重的群众代表参与,使政协协商更好地融入到基层群众中。为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独特优势,目前,我们强化政协智库建设,以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为宗旨,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挑选出30名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市政协协商建言、调查研究、决策咨询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市政协履职能力和水平。
  五、建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解决好“协商成果落实难”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提出:“各级党委应当重视协商意见研究办理,可以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政治协商成果运用和反馈制度,重要协商成果可以作为决策参考。”目前,榆林市政协积极争取中共榆林市委的支持,中共榆林市委办公室印发《市政协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办法》,对政协协商成果登记批阅、转化办理、跟踪问效等情况实行台账管理,并与市委督查室、市政研督查办协同开展督查督办,基本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
  (作者系榆林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