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唐冰
如果要形容致公党员吉延伟这30年所做的事,从当代著名女诗人王芳闻为她写的《从长安到中亚》这首诗中,或许能窥得一角:“你胸膛里激荡着祖先的血液,你的灵性里满是大唐的基因,一路走来,你心心念念传播丝路文明……”
“我可能生下来就是为这件事情而来的。”从1992年踏上求学之路,吉延伟的人生便注定与中亚结缘。
30年间,吉延伟不断深入了解人文文化与习俗、法律与法规,充分发挥致公党侨海特色,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民间使者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往来牵线搭桥,传递中国声音,身份也从一名西安籍留学生,转变为中亚陕西商会会长。有人说她是“现代丝路上的先行者”,有人说她是现代“女张骞”,也有人说她是“丝路女史”,对于这些称呼,吉延伟都是一笑置之:“只要能助力中国和中亚在文化、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那我就很开心。”
就在中国-中亚峰会举行前四天,吉延伟刚刚结束近一个月的中亚之行回到西安家中。
“变化太大了!”此次中亚之行,吉延伟走访了四个国家八个城市,希望在会老朋友的同时,也结交一些新朋友。同时,利用这一机会发起成立“中国中亚百强企业联合会”,为愿意与中方合作的中亚国家政府部门和企业搭建交流平台。
中亚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区域,自古以来就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两地之间人员往来更为便利,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吉延伟回忆,早年间自己往返于西安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做贸易,要先从西安坐火车到乌鲁木齐,再坐国际班列进入哈萨克斯坦;后来改乘飞机,依然要先从西安经北京飞到阿拉木图,再从阿拉木图飞到阿斯塔纳,旅途的辗转艰辛至今仍记忆犹新。“这次搭乘直航班机飞往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真的太方便了。”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这次回到中亚见到了许多老朋友,让我最为感动的是,我们的友谊延续到了下一代。”作为西安人,吉延伟总是乐于向中亚的朋友介绍西安,也多次陪同他们游览兵马俑、城墙等地,希望加深大家对西安的了解。“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很有优势,和中亚地区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但由于经济外向程度不够高,很多中亚地区的老百姓对西安一无所知。”
赶在峰会召开前回到西安,吉延伟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招待自己这些来自中亚的“亲戚”,“西安是我的家乡,峰会在这里召开我无比激动,更要拿出百分百的精力热情接待”。
“除了经贸上的往来与发展,我更希望让他们从文化上真正了解中国、了解西安,也从文化上喜欢中国、喜欢西安,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中亚朋友来到中国、来到陕西、来到西安。”吉延伟说。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是中国与中亚国家悠久交往历史的生动写照。如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与中亚五国互动越来越频繁,而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举办,也预示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将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份从历史延绵至今的深厚友谊,在新时代闪烁着呼之欲出的光芒。吉延伟愈发感到责任重大。
“过去的30年,有过辛酸、有过苦累,但回头看,都酿成了一份甜蜜。”吉延伟表示,对自己来说,第一个30年已经过去,下一个30年也将随着盛会顺利召开正式开启,“我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历史、时代和国家需要的,我也会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作用,用中外两种文化融会贯通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努力让中国和中亚国家民心相通、一切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