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白瑶
开放平台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如何做实做强各类开放平台,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活力?4月27日,省政协召开“提升开放平台功能,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题协商会,与会省政协委员、党派团体代表、专家学者、有关部门同志、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开放平台提升路径。
搭平台优服务建设开放新高地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经营主体15.2万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65万亿元,年均占全省同期进出口总额的71.6%……挂牌6年来,陕西自贸区坚持以制度创新“探”开放新路,用创新底色不断刷亮发展成色。
“但我省自贸区管理机构层级较低、整体开放程度不高,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性还有待提升。”会上,省民建副主委、陕西兴正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乔伟在代表省民建发言时建议,进一步调整和理顺陕西自贸区管理体制,组建“大西安自贸区”管理机构,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服贸试点+综保区+协同创新区等叠加优势,推进重点产业链全域全链对外开放协同发展,积极开展重大事项集成创新。
企业“走出去”,离不开法律服务全程护航。自2020年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揭牌以来,着力以法律产业生态链构建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保障体系,现已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具有影响力的法律服务和纠纷解决首选之地。然而,宣传力度不够、组织保障需提升、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已逐渐影响到示范区的发展。
省致公党主委、西安市政协副主席张华俊在代表省致公党和西安市政协发言时建议,协调媒体资源向示范区倾斜,建立工作联络协调机制,加大立法、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供给力度,整合优质法律资源在示范区聚集,不断完善法律服务要素体系,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畅通对外通道打造开放新前沿
长期以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客多货少”的问题,已成为我省临空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周边产业发展缓慢,非航空产业收入不足,货客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尚未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轨道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省政协委员、西安领军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鹏程建议,发挥自贸区、综合保税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优势,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数字经济、航空总部及依赖航空运输的高科技产业,通过政策支持促成企业在临空经济示范区设立总部;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中心,打造集航空、铁路、公路和轨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助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跨境电商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引擎”,但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还存在较大差距。
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孙武斌建议,构建跨境电商发展完整生态链,加强对跨境电商的风险防控和事中事后监管,结合陕西及各地市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探索跨境电商与中欧班列、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深度融合,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制,培育一批具有陕西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境电商品牌。
强化区位优势拓宽开放新路径
近年来,陕西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构建,开放道路越走越开阔。但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延安,在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省政协委员、延安市委常委胡统金建议,应发挥延安红色旅游优势,做大做强会展平台,借助丰富的地下资源和农业优势,构建集群化产业体系,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学习借鉴重庆打造渝新欧合作运输班列模式,采用股份化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做全省平台的承接处、转运处、集散处,把友好城市、东西帮扶转化为经贸合作,共同开发产品、开发市场。
立足新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好金融在开放型经济中的“活水”质效?
省政协常委、华润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张宗认为,应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资源,在港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平台,引导省内企业在港发行企业债筹集资金,积极布局“科创”赛道,以港澳为支点,投资我省产业发展所需的境外科技项目,抓住港交所推出“特专科技板块”新规的机遇,助推陕西科创企业港股上市。
依托产业优势引领开放新格局
产业是开放的核心。会上,省政协委员、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卫东认为,要重视我省单光子产业发展。
“我省拥有雄厚的单光子产业发展基础,但仍存在着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发展动力不足、需求不能有效衔接等问题。”陈卫东建议,加强顶层调查研究,建立离散型“人才智库”和沟通联络机制,在产业导向、企业入驻、引才留才方面给予政策,在产品研发、生产协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建章立制,发挥秦创原百亿规模科创系列基金支撑作用,推动各类资源向单光子产业集中。
近年来,我省积极打造“一带一路”中国—中亚粮食进出口通道,大力推动粮食企业走出国门。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正是依托“一带一路”走出去的粮食企业代表之一。
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爱菊集团把来自中亚的面粉、食用油送上三秦百姓餐桌。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发现,境外粮食仓储设施少、粮食收购成本较高、大宗粮食贸易物流运输费用高,粮食企业在配额指标、运输补贴、标准互认等方面面临实际困难。
刘东萌建议,应着力打造更加高效的粮食贸易大通道,大力支持境外粮食集结中心(海外仓)建设,积极构建粮食物流和加工体系,打造上合组织农业基地,面向中亚国家积极开展多(双)边交流和技术合作,加大对农业外向型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把进口粮食纳入“绿色农产品”体系,加强中欧班列(长安号)对粮食企业的支持保障,让优质粮源“买得到”“运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