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牌仪式现场 □ 记者 唐冰
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053.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2万家,同比增长42%以上;全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952家,同比增长43%以上……2021年3月,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两年来,全省各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积极参与,共同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秦创原已成为陕西创新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作为我省多党合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多来,民盟陕西省委会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从不同角度为秦创原建设献计出力。其中,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难题,民盟陕西省委会主动谋划建设了具有民盟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秦创原·盟创荟”。
“为秦创原建设不遗余力添砖加瓦,是民盟陕西省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4月11日,在“秦创原·盟创荟”揭牌仪式上,省政协副主席、民盟陕西省委会主委范九伦表示,“秦创原·盟创荟”将以“立足陕西、辐射西部、面向全盟”为目标,根据秦创原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培育等需求,着力打造以民盟人才、成果、孵化为主体的秦创原科技创新助力平台,为全省科技创新发展贡献民盟智慧和力量。
历时半年,从方案策划到项目对接再到正式揭牌,民盟陕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张红介绍,“秦创原·盟创荟”下设专家委员会和管理中心两个部门,就是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痛点与相关民盟盟员专家的才智和力量精准对接,为基地科技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企业孵化、需求匹配、资源对接等个性化“服务包”。
陕西是名副其实的科教资源大省,高校就有100多所,而高校也正是民盟盟员主要的集聚地;作为沟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和科创企业,统筹各类科创资源,推动科研、应用、市场协调发展的公益性创新创业平台,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致力于通过精准“滴灌”服务,成为科创产业高效运转的“加速器”。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作为由民盟陕西省委会与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联合建设的基地,“秦创原·盟创荟”将全面围绕创新发展的目标要求,根据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工作部署,结合我省23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企业培育工作,力争培养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与秦创原总平台实现整体链接,形成示范效应和省内影响力,并向西部辐射,吸引更多盟员投入到科创事业中来。
省科技厅副厅长、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创始人韩开兴表示,“秦创原·盟创荟”的成立,将充分发挥人才智力、科创资源汇聚优势,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注入新动力和新活力。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也将始终坚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省科创服务示范平台,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模式样板,加速秦创原创新要素聚集,加快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陕西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秦创原·盟创荟’是民盟自身优势‘所长’与中心大局‘所需’有机结合的‘实践产物’,是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独特优势的‘生动写照’,将推动秦创原建设和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结出更多的‘丰硕成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虞浩桂在代表省委统战部对基地挂牌时指出,希望民盟陕西省委会进一步发挥优势、聚合资源,努力把“秦创原·盟创荟”打造成为赋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和金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