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角塔村村民在大棚中忙碌 □ 记者 许鹏 通讯员 白焕霞 温子瑞
近年来,神木市紧紧围绕共同富裕目标,按照企业自愿、村企协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以村企共建为路径,以农村产业振兴为重点,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行动,引导更多的工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参与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
项目兴村千亩土地“披绿”兴产业 走进位于神木市沙峁镇石角塔村的龙华生态农业基地,平整的道路贯穿种植区,蔬菜大棚错落有致,大棚内黄瓜、西红柿、草莓等蔬菜水果长势喜人。
“石角塔村离城不远,土地资源丰富,一直以来以种植小杂粮为主,产业单一,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支书李汉军说,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沙峁镇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期,通过多方沟通争取,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孙家岔龙华矿业有限公司引入石角塔村,并成立了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公司,通过村企联建,解决石角塔村的发展难题,盘活了村里的1000多亩土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为今后村里的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公司入驻石角塔村以后,采取‘党支部+龙头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2022年共计投资5500余万元对村里的1000亩撂荒土地进行了整体平整,建成了以750亩高标准农田以及40座温室大棚为主的生态种植区和果树种植区,建设了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石角塔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公司业务主管郭军说。
“在村企结对模式下,我们将1000多亩农田旱地租赁给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公司,不仅每年给村里带来了5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让村里有能力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村民们还通过分享租金、分红等福利,并实现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为石角塔村下一步发展富民产业打牢了基础。”李汉军说。
企业联村因地制宜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走进神木市中鸡镇纳林采当村,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环绕的村庄,农民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
多年前,纳林采当村以散户种植、养殖为主,大多是夫妻档、父子档和家庭作坊。如今的发展,得益于陕西恒源集团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结对帮扶。
“自公司入驻以来,我们利用企业自身资源优势,在改善村内基础设施的同时,侧重利于长远的产业帮扶,实施了‘项目带动、产业拉动、资金扶动’整村推进的帮扶模式,全力推动纳林采当村产业振兴。”恒源集团农丰农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留俊说,在结对帮扶过程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建立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利益联结机制,流转村内土地1600余亩建起了猪牛羊养殖基地,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并优价收购本村农畜产品,带动村内100余户村民发展饲草种植、畜牧养殖业,同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我在恒源打工每个月工资5000元,加上年终奖金和其他福利,一年收入近7万,感到特别知足。”村民方建军说。
7年多来,在恒源集团农丰农业公司的带动下,纳林采当村引进了更多企业发展种养殖产业,其中引进长青健康企业,打造出以“万亩饲草种植+5万只肉羊繁育+100万只羊子屠宰”项目为核心的种植养殖销售产业链,为实现乡村振兴打牢产业基础。
村企携手,盘活资源,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纳林采当村的蝶变,只是神木全面推进“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行动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这项行动开展以来,神木市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基础优势,全方位布局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发展战略,发动企业找准切入口、结合点,突出乡村特色,根据结对帮扶村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产业特色、人口构成等因素,帮助结对村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培优农业主导产业,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增强结对村自我“造血”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发展现代农业实践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