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李荣
立春后的古都西安乍暖还寒,2月20日,记者见到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陈怡平时,他正在办公室忙碌。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十多年来,陈怡平主要研究“生态环境”课题。最近两年,他指导学生研究“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对水土保持的调控效应与机制”课题,该项目是陈怡平“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延伸,就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助推黄土高原由黄变绿、由绿变深,深到什么程度进行研究讨论。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还到什么程度最好,我们在寻找一个阈值,这对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指导有重要意义。”陈怡平认为,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应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生态文明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2018年,陈怡平当选省政协第十二届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秦岭生态保护、黄土高原治理、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是他关注的重点领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委员提案不在多而在精,要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在担任省政协常委期间,陈怡平一直身体力行。
2020年7月,陈怡平结合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研工作安排和省九三学社参政议政重点调研工作计划,带领省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科研团队组成调研组,围绕“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现状与对策”到渭南、延安、榆林开展调研,详细了解沿黄陕西段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情况,撰写了一份高质量调研报告报送省政协人资环委和省九三学社。
“调研不能写了报告就完事!”本着科普宣传的目的,陈怡平利用调研材料和视频影像,把调研情况汇集成《鸟瞰黄河陕西段》专题片,并在2020年12月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期间向参会人员播放。
陈怡平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从关注秦岭大熊猫生存环境变化开始。2004年,他进入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通过监测和分析重金属及各种有机污染物,研究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变化。2006年,他又带领团队研究秦岭大熊猫及其伴生物种生存环境评价与可持续保护对策,发表了多篇有针对性的论文。
“我们在研究大熊猫栖息地环境变化过程中,逐步关注到秦岭水源涵养和植被生态等问题。”陈怡平说,秦岭是南水北调中线的重要水源涵养地,秦岭水资源涵养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需要长期进行科学研究。
2021年10月,陈怡平向省政协提交了《关于建立秦岭生态安全实验室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经省政协报送后,这则社情民意信息得到有关部门批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2年7月,陕西省秦岭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经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同年9月20日,陕西省秦岭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揭牌成立,陈怡平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怡平说,秦岭保护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建议国家加强科技力量部署以及科技平台建设,更好支撑秦岭生态文明建设。
多年来,陈怡平用数据监测探索秦岭生态保护科学规律,带领团队研究黄河流域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路径,广泛开展走访调研,搜集社情民意信息,围绕进一步用科学技术支撑黄河流域和秦岭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就是要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用科技增进民生福祉。”站在全国政协委员的新征程上,陈怡平说,将带着5年来的履职经验,继续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问题,努力用生态科技改善环境,用科学研究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