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三项改革”助力陕西科技成果转化见效成势
  本报讯 (实习记者 闫智 首席记者 李荣)2月1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近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增速均超过42%;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达13家,居西部前列;技术合同成交额3053.5亿元,同比增长30.3%。
  “去年3月以来,我省在75家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新体系,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在发布会上介绍,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省科技厅制定出台了《推广“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召开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交流大会,成立专班开展精准服务,部门联动促进政策兑现,开展集中路演助推成果落地,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发展壮大,推广工作深入扎实,全省高校院所及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信心倍增、活力倍涨,“三项改革”正成为我省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截至目前,75家试点高校院所中,38383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3449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其中232个项目已成立公司;184名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53个项目利用横向结余经费1795万元出资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形成了“技术入股+现金入股”的投资组合。其中,西北工业大学通过退出部分成果转化企业股权,实现成果转化收益近20亿元。
  为努力形成“小切口大突破”的放大效应,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王军说,省科技厅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会转”“转得慢”等问题,制定印发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力促“转成功”“快转化”。如,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交易定价难等操作层面的问题,提出了“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等创新性举措;针对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股权管理难等问题,提出了依托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技术托管”平台,或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院所依托现有技术转移机构两种方式,破解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和投后管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