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多出“金点子”架起“连心桥”
——榆林市政协委员积极献策助力乡村振兴
  □ 记者 许鹏
  近年来,榆林市在乡村振兴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在榆林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乡村振兴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孙虎生委员说,经过调研分析,发现全市沿黄区域产业发展在产业规划、整体推进、重点把向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近年来,受收获季雨水霉变果实,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品牌效益差,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失等多种因素影响,红枣产业产值处于较低水平,枣农种植积极性不高。
  孙虎生建议,应加大对沿黄产业带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全市沿黄区域产业发展详细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凸显“一红一黄一绿”(红枣+黄河+绿色综合农业)产业元素,打造全市沿黄现代特色经济带。在做强红枣产业的同时,引领全市沿黄区域“农文游”(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全域旅游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由市上牵头,相关县市配合,推动规划落地落实见效,引领加快全市沿黄区域高质量发展。
  榆林市南部县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具有生产山地苹果的最佳光、热、水、土资源优势,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7项主要生态指标,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也是中国山地苹果的核心产地。
  “目前,榆林山地苹果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个别县区对山地苹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布局不尽合理、主栽品种结构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杨明委员一直关注榆林山地苹果产业发展,他提交了《关于扶持山地苹果产业助推南部山区乡村振兴》的提案。
  杨明建议,全市要统一思想,做精做优做强苹果产业,持续加大对苹果产业的扶持力度。要坚持政府引导、科技引领,打造一批高质高效示范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标志性成果。
  杨明表示,苹果产业是推动榆林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未来五年,希望榆林山地苹果产业成为南部山区从业人员最多、覆盖面最广、带动效益最好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乡村振兴,人才是魂。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
  “榆林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制约的瓶颈亟待破解。”寇冬华委员说,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农村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现象凸显。
  寇冬华建议,在发现和使用农村人才的问题上,眼睛不能只盯着外面的世界,要善于从脚下的土地中去发现人才,培养“本土能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各学历层次人才招录政策,落实引进人才的住房、户口问题,为培养农业经营、农业生产、农业销售等高端人才积蓄力量。建立技能人才、工匠人才激励机制,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培育其向中高层管理人才、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重要岗位后备人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