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政协离得很近 委员就在身边
— —榆林市政协扎实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工作综述
  □ 记者 许鹏 高三宝 通讯员 张少华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如何破解委员“看得见、管不着”的基层问题和社会矛盾?如何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022年,榆林市政协不断探索协商形式、拓展协商平台、完善协商机制,扎实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努力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的效能。
   在“研”字上下功夫
  想要精准发力干出实效,就要先摸清情况,把好工作方向。为此,榆林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学者到子洲、绥德、神木、府谷等县市,就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情况开展实地调研,并向其他县区政协进行书面调研。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履职平台延伸不够、基层协商氛围不浓、协商机制仍不健全、委员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调研组深度解析经验做法,精细查找共性问题,反复研究讨论,从加强政治引领、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了12条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进一步创新举措、扎实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在“建”字上做文章
  一年来,榆林市政协把建好委员工作室作为破解基层政协“两个薄弱”问题的创新之举,坚持“全员入室、全市覆盖”的原则,出台了《委员工作室建设布局和改造提升方案》《委员工作室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在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工业园区,按照“六有”“两公开”标准新建市级委员工作室28个,开启了政协服务联系群众的新路径,全市政协系统呈现出上下协同联动、工作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目前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共建成委员工作室124个,其中,市级政协委员工作室28个、县市区政协委员工作室96个。委员工作室深入群众开展党史“微宣讲”、走访调研、“微协商”等活动100余次,已成为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协商议政的“好平台”、凝聚共识的“连心桥”、收集民意的“好驿站”、服务群众的“桥头堡”。
   在“制”字上出实招
  如何确保“协有形式、有内容、有机制,商有质量、有结果、有成效”?
  首先是建立了协商议题确立机制。在年度协商议题确立前,榆林市政协发布征集协商议题公告,广泛征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政协委员、各党派团体的意见。委员工作室的协商议题更是以“小切口”为导向,紧贴民生改善实事、基层社会治理难事、企业(行业)面临难题等方面提出。
  其次是建立了协商主体确立机制。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采用“1+1+N”的人员组合模式,即1个市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为主体、1个专委会领衔,N包含党委政府有关领导、政协委员、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基层组织(镇村、社区、行业)代表和企业代表等。此外,还建立了协商制度落实机制。在建立健全调研视察工作规则、委员工作室建设运行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的基础上,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工包抓委员工作室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并督导委员工作室认真落实《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反馈制度》《“微协商”工作制度》《接待日制度》等各项制度,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纵深发展,真正让群众觉得政协离得很近、委员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