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许鹏 高三宝 通讯员 张少华
社情民意信息是一座连心桥,一头牵着广大群众,一头连着党委政府。榆林市政协始终立足关注群众“身边事”、多做群众“暖心事”、服务群众“办实事”,动员广大政协委员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沟通民心,当好“传话筒”,架起“连心桥”,跑出了传递民声的“加速度”。
一年来,市政协坚持把加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提升经常性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不断强机制、拓渠道、促转化,实现了信息数量和质量“双跃升”,切实把委员和群众的“金点子”转化成推动发展的“金钥匙”。
据了解,市政协全年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446条,以《协商建言》编发87条,报送省政协78条。其中,《关于切实加强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基层营商环境的建议》等5条信息被省政协采用,《委员工作室应在“建用管”上下功夫》等3条信息得到了省市领导的批示,信息中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被相关部门吸收采纳,最终转化为务实管用的工作措施。
市政协把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重要抓手,着力在完善工作制度机制、选好配强人员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提质增效。市政协进一步充实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力量,安排专人负责社情民意信息的收集、编辑、报送等工作,组织召开全市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做法,安排下一年具体工作。
一直以来,市政协坚持聚焦党政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紧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侧重于反映其他渠道不易掌握、不易反映的社会情况和群众意见,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建议,在第一时间让党政领导充分了解到最新的社情民意。
一方面,市政协及时关注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经常性向委员发布信息参考选题,根据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适时组织专题约稿,始终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如针对榆林市正在创建陕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落实“双碳”目标,市政协以《协商建言》形式编辑报送了《科技支撑我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建议》的信息,提出了尽快研究制定“双碳”目标行动方案和技术创新路线图、布局建设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平台、推进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场景推广应用等建议,为相关部门在推动榆林市非化石能源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和低碳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在开展协商议政过程中,市政协把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收集起来,归纳整理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如针对在疫情冲击下,榆林市中小微企业在成本上升、收入下降的双重挤压下盈利空间骤缩,外部融资环境恶化的困境,市政协委员撰写反映的《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的建议》的信息,从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加强金融服务能力、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等方面,提出了十余条建议,为榆林市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同时,市政协把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年征集的446条信息中,涉及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的信息占63%。《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议》《加强流动餐饮管理的建议》《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建议》等一大批有分析、有对策的社情民意信息,引起了党政领导、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促成了相关问题的落实解决。
为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市政协不断加强上下之间、横向之间的联系联动,积极构建共建共享、广泛联动的工作格局。省政协扩大在县市区政协和市级民主党派、工商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覆盖面,在原有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直报点的基础上,结合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工作,依托委员工作室广泛及时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加大对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界别活动组的大会发言、调研报告的整理编辑力度,用心捕捉信息热点焦点、时刻关注堵点难点。此外,市政协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建好用好“智慧政协”履职平台,优化社情民意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核、报送流程,提高信息反映质效,不断壮大特邀信息员队伍,发挥专业潜能,让建言靶向更为精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