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杨江海委员:尽早为65岁以上老年人精准发放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

  □ 记者 唐冰 文/图
  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强调细化实施方案,做好分级分类诊疗,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为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相关部门发布了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将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年龄从原来的60岁调整到现在的65岁,同时将指氧饱和度监测指标等加入重症早期预警指标。
  1月10日,出席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陕西爱普健康管理公司董事长杨江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乙类乙管”政策正式实施,加上春节返乡潮及人员流动潮的来临,预计春节前后新冠病毒感染将达到一个峰值,为避免因感染高峰而导致的医疗挤兑,建议尽早为65岁以上老年人精准发放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
  杨江海介绍,按照专家共识和第十版诊疗方案,新冠感染患者第1至5天病毒载量最高,如果在此时及时服用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可降低病毒早期载量,降低重症发生率,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如何精准发放?杨江海建议,应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经验,先由各社区在精准摸排备案的基础上,向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抗原试剂和指夹式血氧仪,同时,广泛宣传动员抗原阳性的老年人尽快上传抗原检测结果,以便做到新冠病毒感染的早发现,对于血氧低于93%的老年人,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对于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的老年人,由社区在区县一级疾控中心的指导下,第一时间免费向老年人发放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并通知社区医生或家庭签约医生进行诊疗。同时,核酸检测报告除显示阴性或阳性外,一并报告核酸CT值,以用来指导社区医生或家庭签约医生进行用药指导。
  “经过三年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各区县疾控中心均掌握有新冠感染者数据资料,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处理信息。各社区应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为网格内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台账,利用电话、微信、短信、上门等方式每周联系2至3次,及时了解新冠病毒感染者情况,发放必要物资,协助就诊。”杨江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