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集思广益谋良策 凝心聚力谱新篇
——镇巴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侧记
   □ 记者 谢昊天 康斌
  凝心聚力献良策,情系民生谋发展。1月5日,在镇巴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委员们在大会发言中围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农民技能培训等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共促镇巴县高质量发展。
  2022年,镇巴县63375名脱贫人口“零返贫”,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4.5%。镇巴县政协委员韩维臻说,全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镇巴县远离大中城市,引进市场主体缺乏区位优势,现有企业数量偏少,且“弱、小、散”,产业发展链条短、层级低,综合效益不高,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动力不足,加之持续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群众就业难、增收难问题并存。
  镇巴县原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贫困区域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压力依然很大,亟需进一步加强人才、资金和项目方面的支持。”韩维臻建议,要进一步做实产业、就业、后续扶持“三项帮扶”,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同时,进一步加大倾斜支持力度,从规划建设、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多帮助,实现固本强基。
  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镇巴县政协委员毛忠诚在工作中发现,目前各个层面均存在对人居环境整治思想认识不足,“等靠要”思想较突出的现象,各镇、村之间整治工作力度、进度、质量参差不齐,“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较为普遍。
  毛忠诚建议,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列入县政协年度调研视察工作计划,定期督导研判、协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奖补激励作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现乡村美、百姓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镇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由于社会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找不到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面临消失的危险,有的传统技艺则面临后继乏人。”镇巴县政协委员田洪涛担忧地说。
  “目前,县级传承人没有固定的传承经费。”田洪涛建议,加大对优秀传承人才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帮扶力度,充分调动传承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传承人展示技艺、提高技能、带徒授艺。
  镇巴民歌是数千年来镇巴人民创作积累的文化财富,是镇巴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田洪涛建议,加大镇巴民歌宣传和推介力度,深入开展镇巴民歌进机关教唱活动,将具有代表意义的镇巴民歌进行简化和改编,编印成册,组织人员进行学唱,形成良好的演唱和传承氛围,促进镇巴民歌传承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与千家万户密切关连。“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必由之路。”镇巴县政协委员杨永飞说,对于山区县农民来说,没有职业技能也就没有就业能力。农民渴望致富却找不到门路,而找到门路后又缺少技术和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事关重大。
  杨永飞建议,进一步核实技能培训的效果,有针对性地对近年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回头看”,查缺补漏,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切实改进技能培训的方式,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点培训,形成“培训、持证、就业、保障”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实现“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的技能指导,以“实际、适用、实效”为目的,达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促进一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