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樊星 通讯员 张望荣
11月1日,渭南市政协主席王晓军带领市政协委员,督导检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针对小区黄土裸露、飞线乱接等现象,作为包联单位,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在杜桥街道办事处惠园小区,市林业局局长周家斌就该小区存在的问题现场表态。
据了解,惠园小区是渭南市1999年建设的住宅小区,有住宅楼32幢、常住人口4000余人,曾是渭南市标准化示范小区。几个月前,小区C座的物业突然辞职不干,导致小区出现一系列“烂尾”事:门卫室没有了保安值守,院门24小时敞开,落叶一地无人清扫,外墙上空飞线乱接。
“创文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得实惠。林业局、创建办、杜桥街道办随后要协调好。”王晓军说,把工作再做细,把堵点、难点解决好,创文工作等不起、慢不得,各部门要加码加力推进创文工作。
“党委有部署,政协立行动。”渭南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市政协紧跟市委部署,认真贯彻创文精神,对全面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动员,发挥人民政协独有的制度优势,集智聚力发挥“政能量”,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添彩。
连日来,渭南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到渭南北站、渭花路、高新区龙背街道、渭河大街、北塘街等包联段,实地调研指导创文工作,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仔细交谈,详细了解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协调部门解决创文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委员作表率,力当排头兵。”渭南市政协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网站等媒体平台,向全市各级政协委员发出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倡议书,号召委员争做创建文明城市的先行者,发挥界别优势,集聚委员智慧,积极投身创文工作。要求全市政协系统、广大政协委员在创文中不做“旁观者”。不做“局外人”,呼吁大家采取多种形式,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政协力量。
“增加传统文化元素,推进人文园林建设。”渭南市政协委员、渭南文史馆干部付明亮建议,挖掘文史深厚积淀,让人文雕塑文化街区有文化底蕴,让更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渭南故事口口相传、耳濡目染,赋予城市绿地更多渭南文化元素,叫响渭南文化品牌。
“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要引起重视。因为建造年代久远,这些小区消防设施及设备缺失,加之电源线路老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渭南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社法委副主任牛向峰建议,加强老旧小区物业公司消防维保资质,让专业消防维保人员进驻小区培训指导。
“咱的大街上干净整洁,而在一些城中村走访时,却发现有人随意往路面倾倒垃圾。”渭南市政协委员、渭南市德瑞斯塑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小玲建议,创文要加大对城乡接合部和背街小巷的整治力度。
一座城市中最能彰显文明程度、反映百姓真实生活状态的地方,就是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它们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渭南市政协委员、陕西宏泰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元宏在调研时发现,按照创文要求,屋外不能晾晒衣物及被褥,反潮的被褥也因此没法搭在院内晾晒了,居民对此颇有意见。王元宏建议,在社区划定区域设置一些爱心晾杆,让大爷大妈舒心舒畅、暖暖和和过冬。
“创文不光是政府或者包联单位的事情,每一位市民的综合素养和言行举止都事关渭南创文。”渭南市政协委员、临渭区工商联副主席修翠玲说,创文工作不仅是对城市的考核,也是对市民综合素质的考核。在加强部门监管力度的同时,更要加强创文宣传工作,提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创文氛围,让渭南天更蓝,水更清。
一条条社情民意信息、一项项意见建议的背后,是渭南政协人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殷殷关切之情。从小区环境卫生到道路交通,从路面保洁到公园环境整治,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时刻有政协委员的目光,处处有政协委员的身影。市政协通过收集社情民意信息、调研视察,广泛凝聚共识,举全市政协委员之力,为创文工作出金点子、谋好对策。
渭南市政协机关成立了一支志愿者小分队,志愿者身穿红马甲,手持扫帚、夹钳、铲子等工具,清除城市“牛皮癣”小广告,清理小区楼道垃圾、蛛网,协助社区对楼道内堆积的杂物、乱停乱放的自行车进行清理。“红马甲”用一个人的努力推动一群人,用一群人的努力推动一座城日新月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提升城市品位、增进民生福祉的需要。”王晓军说,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铆足干劲、持续用力。要进一步强化市县政协联动,充分发挥委员工作室作用,开展“渭事微协商”,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面对创文“大考”,全力写好政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