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荣
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9月20日,聚焦“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为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协商建言。
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陕西是黄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区域,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9870处,其中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3处7个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6处33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82处,现有博物馆285座。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陕西黄河流域遗产分布点多、线长、面广,遗产类型复杂、多样,沿线市(区)保护投入力度参差不齐,详查与评价工作开展不够,省级层面尚未建立黄河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还有一些较有价值的资源点处于原始放置状态,自然侵蚀严重。
为此,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建议,开展全省黄河流域文化资源普查梳理工作,深入挖掘文物资源、遗址遗迹资源、革命文物资源等,摸清家底建立陕西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逐步建立省、市、县各级黄河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延安市政协建议,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实施黄帝陵、壶口瀑布保护利用和扩容提升工程,加快芦山峁遗址考古发掘,建设延安中国红色博物馆城,守护好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渭南市政协常委成建辉认为,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文化继承与宣传阵地,明确文化保护的重点内容,逐渐建立起立体化的乡村黄河文化保护机制。
委员们表示,全面梳理黄河文化遗产体系,加强整体性连片保护和濒危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坚决防止推倒重来的建设性破坏;注重黄河文化馆藏文献整理、民间文化搜集和文化遗产申报等工作,挖掘和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让黄河文化血脉延续下去。
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新时代黄河故事演绎不深入,挖掘内涵和精髓力度不足,展示渠道单一,尚未形成富有特色的旅游品牌项目,缺乏具有地域特色的文艺作品,创新性传承不充分。”渭南市政协建议,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主体功能区,分类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黄河文化场馆,形成分级分类的场馆展示体系,推出一批以黄河文化要素为核心的标志性遗址公园、文化生态公园、红色主题公园。
榆林市政协建议,要抓住有潜力的重大旅游项目重点扶持,合力打造府谷墙头黄河入陕第一湾、佳县白云山景区、吴堡石城、清涧北国风光景区四大项目,加强陕西黄河文化旅游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联系,重点开展黄河(陕西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黄河文化传播、旅游主题线路设计等方面合作,打造黄河旅游品牌,促进沿黄各地文化旅游合作实现共赢。
神木市政协建议,支持实施打造沿黄文化旅游观光带、黄河生态风景区、乡村民宿等一批项目,建立黄河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深挖黄河文化基因,优化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设计,加强跨区域协调与联动发展,打造跨区域黄河文旅融合新业态。
委员们建议,围绕黄河文化打造历史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不同类型的主题旅游线路,培育以黄河为主题的数字文旅产品,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推动黄河文旅融合快速发展。
讲好新时代黄河文化故事
踏着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有力节拍,陕西围绕黄河文化主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黄河流域非遗普查、实施非遗记录工程,进一步繁荣专题文艺创作,完善黄河公共服务体系,丰富黄河文旅产品供给,助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我们今年谋划实施黄河流域的重点文旅项目300个,储备101个,总投资1156.73亿元。”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郑晓燕介绍说,省厅先后与甘肃、山西签订文旅合作发展战略协议,并牵头成立黄河流域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公共图书馆联合发展体,举办陕甘川宁毗邻地区文化旅游博览会,全面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水平。此外,历经两年,把壶口瀑布创建为全国第一个跨省域的5A级景区,实现陕西山西共创共建,这在全国是首例。
如何讲好新时代黄河文化故事?延安市政协建议,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计划,依托《延安保育院》《延安延安》等红色演艺产品和《黄河颂》《保卫黄河》等革命经典曲目,打造“圣地延安”品牌演艺体系,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省政协委员许连椅建议,以榆林为中心,加强对反映边塞文化典型特征的城镇、乡村、街区和民族民俗的保护传承,协同秦直道(陕北段)、秦长城、隋长城等文化遗产,打造边塞文化产品体系。
长安大学陕西文化发展与融合创新智库主要负责人金栋昌表示,要以文艺创作为手段,彰显黄河文化富民乐民的时代风貌,并通过国际交流和国际表达方式,讲述黄河文化自信。
大河滔滔,奔腾向前;黄河文化,生生不息。目前,陕西正在以更多元的形式、更创新的方式,奏响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新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