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精准发力绘就乡村振兴崭新画卷
——省政协“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民主监督性视察记
   □ 记者 赵婧
  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文章?聚焦“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情况,7月底至8月中旬,省政协办公厅在渭南、安康开展专题民主监督性视察。
   盐碱地变良田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共同富裕
  圆圆的冬枣、紫莹莹的葡萄、红红的番茄……走进渭南市大荔县埝桥镇南高迁村扶贫产业园,一排排整齐的果蔬大棚内硕果累累、长势喜人。谁能想到,昔日这里是一片盐碱地。“种啥啥不长,村民嫌种地不挣钱,都跑到城里打工去了。”抚今追昔,南高迁村党支部书记杜宝峰感慨万千。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引领富民路。
  “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杜宝峰介绍,2019年以来,埝桥镇推行“党建+”模式,先后整合资金并在南高迁村流转土地130亩,建成61个温室钢架大棚,以栽植名优特葡萄为主,带动本村及周边村173户649人增收致富。
  “这几年,盐碱地长出了‘金疙瘩’。”杜宝峰说。
  “强化党建引领,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片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结合调研所见,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程建国说,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他建议,各地要立足资源禀赋,科学统筹谋划,打造“一村一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坚定走共同富裕之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三农”工作重要任务。
  针对集体经济规范管理问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呼燕建议,加强规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和资金管理,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加强监督,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组织章程约定的分配原则进行收益分配,管好用好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如何更好地释放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动能,让科技含量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综合经济效益高、具备经营管理机制新优势的市场主体竞相迸发出新活力?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南学平建议,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产业园升级转型,让现代农业更优质、高效、智慧。
  “重点突出、部署明确、推进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整体工作态势非常好。”在视察座谈会上,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何存贵说,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返贫致贫风险仍然存在。他建议,要加大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类人群”的监测帮扶力度,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玩具产业迁移家门口就业“稳得住”“能致富”
  “这里是‘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原产地之一。”在安康新伟泰毛绒玩具厂,工厂负责人龙武介绍,今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引发抢购热潮,作为首次承接吉祥物玩偶生产的陕西企业,8.7万只生产任务令企业干部职工倍感自豪。
  小玩具带动大产业。近年来,安康抢抓苏陕协作和易地搬迁政策契机,大力承接毛绒玩具文创产业转移,全力打造“中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如今,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实现了从“引企业”到“引产业”的转变。
  “产业兴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保军建议,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强化“农业+”多业态的跨界融合发展态势,加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乡村振兴人才不能缺失。在此次视察中,基层干部多次反映乡村振兴专业化人才短缺问题。“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陈志杰建议,加大对农村能人和农业经营型人才的引入和培养力度,让“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有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每个月收入能有多少”“疫情期间还有什么困难”……视察途中,省政协副主席魏增军一直牵挂着移民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
  他强调,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后续扶持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乡村变美了,产业兴旺了,农民富裕了……在视察途中,大家感受农村新变化,立足新征程,话改革、提建议,感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三农”工作务实举措带来的发展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