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5日至31日是第四个“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改善老年营养,促进老年健康”。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指出——
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也就是说,现在是以低龄化为主的老龄化。这些低龄老年人退休不久,他们有强烈的愿望去完成人生目标、为社会贡献力量,这就需要健康的体魄作为基础。实际上,“想健康却不知如何健康”是现在大多数老年人的真实写照,这就要求我们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把健康关口从关注高龄老年人、失能失智老年人前移到低龄老年人。
要倡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树立终身学习观。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的主动参与和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会越好。与养老院的床位相比,老年大学的座位是一种更经济、更实用、更积极的选择。总之,要更积极地看待老龄化、更积极地看待老年人的生活、更积极地看待养老。
在第七届中国老年医学大会暨健康老龄化高峰论坛上,来自老年医学领域、数字化健康相关领域的专家,围绕“融合创新,共促健康老龄化”的主题开展讨论。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主任医师李小鹰表示——
从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层面,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群的媒体产品和娱乐服务。其次,数字化产品要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我国老龄人口的衣食住行都需要智能化健康产品。比如监测心率、血压的可穿戴设备,防止减少跌倒损伤的自动化护腰、护颈,以及智能轮椅的配套设备、智能床等。最后,是完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大数据。要把社会力量动员起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就需要靠信息化、大数据去组织管理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加强老年服务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