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三秦巧娘手工坊”: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 记者 李彦伶
  “感谢‘三秦巧娘手工坊’为留守妇女提供的就业机会,在这里我不仅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更增强了自信心,美好的生活有盼头!”6月21日,“三秦巧娘手工坊”工作人员种清亚感激地说。
  自2021年6月“三秦巧娘手工坊”挂牌成立以来,先后打造了手工、研学、特色饮食、女子夜校等多个特色品牌,培训待业妇女2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妇女的就业率和经济收入。
  巧手织出幸福生活
  色彩艳丽的墙绘、精心编织的彩色树衣,绿树掩映下的特色帐篷,给人一种仿佛步入童话世界的感觉。这里就是省妇联“三秦巧娘”品牌第一个乡村振兴手工艺示范基地——陕西省三秦巧娘乔村手工坊。自成立以来,该手工坊坚持用手工艺品助力妇女就业创业、传承历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这些手工艺品都是我们亲手制作的,因色彩鲜艳、纯手工编织,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当日下午,正在乔村手工坊编织手工艺品的“宝妈”彭小兰高兴地对记者说。
  坐落于秦岭北麓的长安区滦镇乔村,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全村660户、2580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村中除了年迈的老人,多是在家照顾孩子的“宝妈”。2021年6月成立的“三秦巧娘手工坊”吸纳了村里的“宝妈”和留守妇女,对她们进行手工艺技能培训,帮助她们就业增收。
  今年48岁的种清亚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在读研究生,小女儿正上初中,家里还有年迈的老母亲需要照料,她没有工作,也没有什么收入。老人过世后,给小女儿做饭洗衣、陪伴孩子成了种清亚唯一的事情。经人介绍,种清亚来到“三秦巧娘手工坊”工作,负责手工坊内游客和工作人员的用餐,擅长厨艺的她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并受到游客一致好评。自来到“三秦巧娘手工坊”,种清亚的生活不但丰富了,还有了一份收入,如今的生活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大力发展“指尖经济”
  目前,“三秦巧娘手工坊”共开展各类手工艺培训20余次,累计培训560人次。同时,还打造了网红直播、书苑、民宿等新业态。未来,还将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式再打造10户农家书苑,努力建立全国首例“乡村振兴手工产业村”。
  “三秦巧娘手工坊”负责人崔玮表示,“三秦巧娘手工坊”旨在通过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方式探索妇女手工“产学研训创”联动发展新模式,打造鲜花酸梅汤、竹编、刺绣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助力手工产业转型升级,帮助广大妇女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4月27日,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办乔村村委会里热闹非凡,省妇联“秦女子”公益项目培训暨乔村女子夜校揭牌仪式正式举行。
  据了解,该项目力求将专家请进村落,通过手工技能培训、和谐家庭课程、亲子关系课程、法律意识培训、家风礼仪培训等,提升乔村及周边村落留守妇女的整体素质,让妇女发挥主人翁作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我们将充分利用该夜校,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妇女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当地妇女就业创业、发展特色产业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长安区妇联主席刘红颖说。
  点燃“半边天”奋斗梦想
  同为“80后”的乔村村民项院英和彭小兰,是“三秦巧娘手工坊”培训出的第一批研学讲师。两人共同的特点是孩子小,需要在家照顾,自从乔村启动研学手工讲师培训后,两人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感触很深。通过培训点燃了我内心的火种,也使我对今后生活有了新认识。”眼含泪花的项院英说,自从有了孩子,自己也渐渐失去社交圈,无法外出挣钱,还得不到家人认可,“我们渴望活得有价值、被人认可”。
  现在,项院英和彭小兰通过制作手工艺品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说起将来的愿望,她们希望从手工体验助教逐渐成长为手工讲师。
  如今的乔村有特色、有产业。“三秦巧娘手工坊”已成为撬动乔村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一批又一批的妇女通过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用勤劳双手织出美好生活。
  “结合乔村自身实际,未来我们还将结合民宿、旅游等特色产业,提升乔村知名度,帮助村民增加收入。”乔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荆蕊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