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委员说·关键词“后备箱经济”
  继“露营”之后,近期,南京、长沙、青岛等不少城市,“后备箱经济”日渐红火。
  “后备箱经济”作为“地摊经济”的新模式,如何保障其合理合法的运营发展?听听委员怎么说——
   刘胜利:要制定相应城市管理制度
  “后备箱经济”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既能让消费者更加便利地购买喜爱的商品,又可让商家降低成本,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发展这种新兴的经营模式,在当下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这种创新的、低成本的、高效的、可操性强的经营模式能够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缓解就业压力,带动消费。”省政协委员、陕西宝吉律师事务所主任刘胜利说,但这种新兴的经营模式背后也存在诸多隐患,如摆摊过后的垃圾处理等问题,再如如何解决消费者遇到的质量问题等。
  刘胜利对此建议,政府相关单位应积极制定有关流动后备箱经营模式的城市管理制度,制定“后备箱经济”运营规范,从制度层面监督和引导“后备箱经济”有序良性发展。同时,制定后备箱运营模式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制度,做到制度先行,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经营者卖得放心。”
  刘胜利认为,“后备箱经济”将社交、爱好和创业相结合,为年轻人创业提供了新的选择,年轻人既可以将后备箱运营作为自己的全职工作,作为一个专业的“后备箱侠客”,也可以白天从事自己的主业工作,晚上从事“后备箱经济”运营,这种新的经济模式既可长期又可短期,只要管得合理、干得合适、买得放心,就能为年轻人创造新的就业机遇。 (实习记者 闫智 记者 李荣)
  赵敏娟:要加强政策性引导
  “‘后备箱经济’是‘地摊经济’的一种新形式,在新的消费场景和新的流量下,通过新的经营方式带给消费者新的消费体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用户的消费观念。”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赵敏娟说,在年轻群体中,后备箱里的商品交易,给疫情之下的社区、市场和实体经济注入了一丝活力。
  赵敏娟认为,“后备箱经济”是源于疫情之下被动的经济压力,是一种短暂性的经济现象的涌现,不代表市场演化的方向,也不具有较强的系统自我发展和调节的能力。如果想要未来“后备箱经济”成为一种长久存在的经营业态、一种稳定的灵活就业方式,还需要加强自身行业自律,朝规范化方向发展。
  赵敏娟建议,政府要加强政策性引导,完善行业许可和行业准入,保证经营者持证上岗和持照经营,定期开展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对不同类型的“后备箱经济”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理,尤其是在涉及环境、健康和安全问题方面要加强规制。“可以参考其他城市的优秀做法,把后备箱文化集市作为新的时尚符号来培育,做好配套服务。” (实习记者 闫智 记者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