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雪
“高质量发展”是当下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是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的重要载体,是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延安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根本要求。延安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发挥好产业园区推动作用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聚焦“推动延安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议题,延安市政协经济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市发改委、市工信局以及市民盟、市农工党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前期到10个县区11个园区30多个点,重点就全市工业园区及延安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7月6日至7日,在延安市政协六届一次常委会议上,委员们围绕议题积极建言献策。
资源禀赋新理念
延安煤油气资源丰富,能源化工已成为支柱产业。在资源禀赋的大背景下,产业园区成为承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延安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截至2021年,全市县域工业园区规划面积87.35平方公里,建成27.3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97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56.9亿元。
“县域经济抓工业、工业经济抓园区。”延安市政协常委、市农工党副主委李延军说,2021年,延安有7个园区年营业收入达30亿元以上,在建设项目、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短板。不可忽视的是,同样在2021年,延安在全省县域工业园区综合排名中位列倒数第三,反映出其园区在经济总量、开放水平、创新驱动等方面仍存在弱项。
今后五年是延安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优势,不断建立健全有利于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是破解制约产业园区发展痛点难点的关键。延安市政协经济委主任薛鹏春建议,要不断释放园区发展动力,大力推进园区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市场化模式,剥离园区社会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管委会+专业公司”开发运行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满足园区企业融资需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
产业延伸新格局
随着原油开采接近峰值和价格波动,以链式思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格局日渐凸显。原油产量稳定在1400万吨,煤炭产量5000万吨以上,天然气产量80亿立方米,发电量103亿千瓦时,LNG154万吨……纵观这组数据,延安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已打下坚实基础。可喜的是,全市14个县域工业集中区涵盖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石油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园区,有力承载了延安能源资源开发、农业产业链延伸、大企业配套服务。
在常委会讨论中,委员们对园区下一步发展形成共识,建议立足延安能源资源优势,推进煤、油、气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协同构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全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多点支撑、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黄陵县工业园区现有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园和科技产业园两个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链链相接、环环相扣的格局尚未形成。”黄陵县政协主席朱小虎说,目前,除煤炭相关产业外,没有形成块状特色产业,也未形成配套生产和联动发展,这不利于园区产业链拉长和发展壮大。
未来园区的竞争是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的竞争。分组讨论中,部分委员提出的园区发展模式类同、产业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突出等问题,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共鸣。延安市政协研究室主任倪小宁建议,在推动石油产业发展精细化、煤电产业发展高端化、天然气产业发展集约化的同时,还应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进园区多点增长、多元发展。
招商安商新改革
“拾到篮子便是菜”“单打独斗”,这是延安园区招商存在的问题。如何招引“金凤凰”、栽好“梧桐树”,还需在招商质量、职能转变、探索“园中园”和“飞地经济”等方面下功夫。
延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杨欣阳说,延安虽然资源优势突出,但地域特征是明显短板,难以像邻市一样大面积规划建设,加之用地价格偏高、水电气要素缺乏优势,大项目、好项目难落地。
不可否认,招商中存在考察咨询多而签订协议合同少,实际落地更少的问题。由于园区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建立,加之促进园区发展的专项配套措施不完善,招商还是以“以地引资、以地养园”为主。对此,洛川县政协副主席孙杨民建议,先瞄准一些先进地区和知名化工企业,精准招商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加速产业聚集,推动工业转型。
延安市第六次党代会为园区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园区升级,实行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壮大园区首位产业,持续增强发展后劲。”目前,延安力争把已现场认定通过的9个园区全部纳入全省第一批化工园区公布名单,并将邀请专家对全市化工园区功能定位进行把脉。
延安市政协主席杨光远指出,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选择“推动延安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议题开展协商议政,是延安市政协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的具体体现,为延安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注入了政协智慧和力量。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创新思维、强化举措,全力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