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当好“千里眼”“顺风耳”
——汉滨区政协李天平委员工作室为民履职记事
   □ 记者 张涵博
  阳春时节,襄渝铁路安康段,一辆辆列车在青山翠林中驶过。这条横贯陕、川、鄂三省,被誉为“联络中国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的铁路线,在“鸡鸣一声听三省”的安康市境内总长达262公里。
  春节过后,安康市汉滨区政协委员李天平发现,有人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在襄渝铁路附近私自开挖铁路边坡,损毁铁路边坡水沟。当时,埋设的铁路电缆已全部裸露在外,距铁路主轨不足10米。这可让他急坏了,“有些人为了修房子,在铁路线周边取土,这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以前就有因为取土导致铁路地基整体下沉形成塌方,进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针对这一紧急情况,他组织自己所担纲的委员工作室以社情民意信息形式,将情况及建议反映到当地政府。随后,相关部门到现场制止了取土行为,并进行了抢险恢复。至此,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2019年初,李天平委员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作为汉滨区首批授牌的12个委员工作室之一,李天平委员工作室负责联系经济界和农业界16名委员。自成立以来,大家牢牢把握委员工作室是委员履职新平台的性质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使委员工作室真正成为委员政治学习的主阵地、议事参政的重要场所、联谊交流的委员之家。
  李天平坦言,委员工作室成立之初,大家都有点迷茫和困惑,“亮出委员身份后,立刻有群众到访工作室,还有的通过电话、微信、QQ、电子邮箱等方式来反映问题。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处理?经过探索,我们总结出,委员工作室不能越位、失察、务虚,不能将委员工作室等同于法律调解室、信访接待室,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真假虚实,反映情况时既要看材料更要到实地去看,提出建议时既要问部门更要问群众,不能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李天平委员工作室逐渐走上了正轨。2021年11月,李天平委员工作室受到省政协表彰。这份“优秀”是如何炼成的?秘诀就是小切口、听民意——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群众关心什么,委员就去关注什么。
  汉滨区吴台村到西康复线铁路之间有一条通村公路。西康复线铁路建设期间,由于大型重载货车频繁行驶,致使路面破损,4年来一直没有得到修复,严重影响群众出行。
  村道受损,看似小事一桩,却关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路面破损,群众意见很大,不仅组织上访,还与项目施工人员发生了冲突。得知此事,李天平委员工作室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出了“微建议”。随后,政府相关部门组织施工单位留守人员重新修好了这条路,结束了群众“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的出行窘境。
  平台“接地气”,议题也有了温度。李天平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多次组织委员深入农村、企业,送服务、搞调研,宣传党委、政府的惠民利企政策,传递来自基层的殷切心声。据统计,共提交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百余份,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引起省市区高度重视并得到妥善解决。
  为妥善化解村民之间因合同订立、婚丧嫁娶、遗产继承、赡养、征地拆迁等产生的矛盾纠纷,李天平委员工作室邀请法律专业人员对工作室委员、界别群众、辖区群众进行了多场次民法典专题培训,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此外,通过打造委员工作室品牌开展公益活动,为贫困户送去过冬物资和医药费,帮扶70多名贫困大学生……委员工作室不仅成为委员建言资政的履职载体,同时也成为服务群众、凝聚合力的前哨阵地。
  “我是一名‘老委员’了,委员工作室成立之前,政协开会、集体调研就是我的主要履职方式,履职渠道比较窄,群众也不了解政协委员是干啥的。”李天平深有感触地说,“委员工作室建在群众身边,让群众反映问题有了渠道,委员也能及时知道群众的所期所盼。”
  4月19日上午10点,李天平委员工作室的委员们来到一家委员领办的科技公司。“经营状况怎么样”“有哪些困难”……大家边问边记,细致了解疫情对企业运营造成的影响。
  躬下身子接地气,才能了解企业所急所盼,才能做到建言精准。
  李天平说,调研结束后将进行总结梳理,第一时间形成调研报告报送政协,切实发挥委员工作室“千里眼”“顺风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