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端稳中国饭碗 保障粮食安全
——省政协委员建言粮食安全
  □ 记者 李彦伶
  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陕西现有耕地面积5965万亩,常用耕地4515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595万亩。2020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501.5万亩,亩产量283.2公斤,粮食生产面积规模化率约14%。围绕如何实现我省粮食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起高效的粮食安全体系,省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探索粮食产业化发展
  “就陕西来说,虽然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总产量多年维持在1200万吨以上,但也面临着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偏小、粮食浪费严重等问题。”省政协委员、铜川市政协副主席田芳珍说。
  田芳珍建议,要积极探索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粮食产销区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打通渠道,更广泛深入地开展产业合作。要开展粮食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支持粮食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龙头企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引导企业打造粮食全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推进粮食产业化。要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构建调控保障机制,加强粮食流通、储备设施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保供能力。
  “农业部门应切实加强种子市场管理,从种子宣传、政策制定、收购补贴标准上更多体现对优质品种的倾斜。”田芳珍说,种子对粮食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推动粮食规模化种植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我国以小麦、玉米为代表的谷物进口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粮食生产和消费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省政协委员、民建咸阳市委会主委房晓飞一直关注如何破解这一问题。
  “应着手解决好‘在哪儿种粮’‘谁来种粮’‘怎么种粮’‘如何保障’等问题。”房晓飞建议,要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解决“在哪儿种粮”问题。在落实国家耕地占补平衡要求的基础上,加强土地整治;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粮”问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怎么种粮”问题;精准出台配套政策,解决好“如何保障”问题。
  “应通过粮食规模化种植路径,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和种植结构的统筹规划,健全规模化种植配套政策,提升粮食种植效益,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房晓飞说,应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渠系配套建设,解决农业发展水、渠、路、电等瓶颈问题,为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基础支撑,突出科技支撑和机械化耕作的推广,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建立粮食安全体系
  “保证粮食安全,需要建立、统筹、恢复和升级我省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省政协委员、陕西国兴会计师事务所所长李云鹏说。
  李云鹏建议,一是政府包抓,落实粮食书记、省长负责制度;二是建立粮食敞开收购、储存、流转机制;三是建立粮食生产财政补贴专用基金,以此为基础撬动更多的金融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四是建立种业发展长效机制;五是建立农机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六是建立一支新型农民专业职业队伍。
  如何建设新型农民专业职业队伍?李云鹏表示,应建立一支拥有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掌握新型农业科技、熟练操作新型农业器具的职业农民队伍。在农业生产的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引领和支持下,在陕西关中地区试点,改变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耕作方式,转向农业专业化、职业化,探索将农业生产经营按照公共交通、自来水、天然气等事关民生的企业、事业类型方向发展,从根本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