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打通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
  □ 魏季棉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社区慈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一名慈善工作者,听到这“三个格外”,倍感亲切和鼓舞。
  2020年,中华慈善总会开展“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建设,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动员社会力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以“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为抓手,为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城乡群众乐居的家园,社区慈善工作是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神经末梢”,如果把整个慈善工作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社区慈善工作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根深,大树才能枝繁叶茂;根壮,枝干才能茁壮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慈善工作对于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就像毛细血管之于人体一样不可或缺。抓好社区慈善工作,就是打通慈善事业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一项得民心、暖人心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社区慈善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谁来做、做些什么、怎样做等问题都还需要不断探索。通过各地的实践,也勾勒出社区慈善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从硬件方面来看,衡量社区慈善工作扎实不扎实,应主要看有无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有无责任到位的工作队伍、有无比较稳定的善款来源、有无比较健全的措施制度等。从效果和影响方面看,应主要看能不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开展符合社区慈善工作特点的慈善活动。
  社区处于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末端,社区慈善工作要做实做细,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准确掌握辖区慈善资源,及时准确了解困难群众的分布分类情况及需求,及时准确感知社区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就近就便、有的放矢加以解决。
  要着眼社区的特点和实际,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及时发现和宣扬群众身边凡人善举,开展多种形式的邻里互助和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开展广场慈善、楼道慈善、家庭慈善和关爱老人儿童等活动,增加活动吸引力感染力,使社区群众感知慈善就在身边、温暖就在眼前。切忌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
  做好社区慈善工作,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社区工作直接面对群众,上至中省下至市区县乡街,千头万绪的工作都需要社区工作者一件一件去落实。因此,社区慈善工作要选择对困难群众富有同情心、对工作富有责任心、对社会富有奉献心的同志来担任。
  区县以上慈善组织,要把指导社区开展慈善工作作为重要职责,采取组织培训、以会代训、观摩考察等方式,帮助社区慈善工作者了解掌握基层慈善工作的一般常识、运作模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其面对面宣传推介慈善的能力、掌握反馈困难群众需求信息的能力、适时组织开展基层慈善活动的能力。
  (作者系西安市慈善会慈善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