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小山村里的网红达人
  □ 记者 蒋维博
  2月10日,农历正月初十,阿庄镇春节里首次逢集,当地人称过会,王利奎穿着招牌性的花棉袄走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时,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关注,在这个铜川市最东端的偏远小山村,人们通过抖音短视频,却早已熟识了身边这位土味十足的“网红”。
  去年年底,一家服装店想请王利奎代言,王利奎却看上了店里花布做的老棉袄,代言没做成,他却买下了这件花棉袄,作为固定的服装道具,于是就有了他穿着花棉袄以“憨憨”的人设吃凉皮、饸饹面、糖葫芦,赶农村大集的短视频,收获了一大波点赞。从此,花棉袄就成了王利奎在短视频上的个人符号。
  其实,在阿庄过会时吃凉皮、饸饹面,不仅是王利奎儿时珍贵的记忆,也是几年前在外地打拼时魂牵梦绕的事。2019年7月,他辞掉在广东的销售工作,毅然决定返乡创业,从此便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阿庄镇北沟岭村,依靠积累的销售经验和人脉关系,在家乡注册了专业合作社,做起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工作。他坦言,受疫情影响,两年来电商经营惨淡,直到去年9月,他试图用抖音短视频引流带货,却意外地让自己火了。
  在做短视频之初,王利奎本不想出镜,他原本的想法是,投资搭建平台组建团队,他只做前期内容和后期制作。因为都很熟,邻村姨妈家的两个女儿是团队的主要演员,后来乐乐辞掉工作加入进来,一起做电商的合作伙伴偶尔客串,这便是他团队的最初班底。后来,随着内容更新需要,他被赶鸭子上架,成了主要角色。而后期制作他也是门外汉,临时登门拜师,在镇上一面包房老板的指导下,他才逐步熟练掌握了剪辑方法和技巧。
  王利奎起初入驻抖音短视频平台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演绎和还原乡村生活的美好记忆,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本真的“泥土气”呼吁人们亲近自然,关注“三农”。他告诉记者,短视频中的放羊、捉迷藏等都是他成长经历中特别难忘的事情。当然,拍成短视频后,做了艺术化处理。
  记者注意到,在“王利奎”抖音账号原创80多条短视频中,其定位地理位置多在“冯家塬村”“阿庄镇”“红土镇”,方圆不过十几公里。人物对话均为关中方言乡俗俚语,偶尔出现几句外地话,在短视频中被戏谑为“撇洋腔”,成为笑点。围绕着乡村趣事、农事,当地的风土民情、语言文化、传统风俗、饮食习惯,以及种植养殖产业、村民生产生活状况均可在短视频中窥见一斑。
  王利奎没想到自己能火,直到有一天他经过一所学校时,放学的孩子追逐着他,反复呼喊着他段子里的经典台词,回头看浏览量“10万+”不断往上冒,他才确信自己有点名气了。目前,在不到半年时间内,“王利奎”收获2.4万粉丝,获赞18万,不仅有商家请他代言,市交警二大队、阿庄镇政府还邀请他做公益宣传,区果业局也邀请他入驻电商平台,为宣传推广家乡的驰名产品——印台苹果发挥更大作用。
  相对一些“牛人”,2.4万粉丝量可能不值一提,但对于根植于相对闭塞、人口数量并不占优势的小山村,在不到半年时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王利奎告诉记者,他的第一波粉丝是村里的人,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很多人开起了直播,尤其让他没想到的是,六十多岁的母亲也参与进来,通过聊天直播竟然和中断多年的山东老家的亲戚重新建立起了联系。
  王利奎还告诉记者,短视频最怕内容枯竭,为了想段子,他常常工作到凌晨。新春伊始,他也给新一年的发展方向定了个小目标,目前正在筹划拍摄“吃百家饭”系列,试图以蹭饭的形式拜访100个农村家庭,原生态记录父老乡亲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捡拾起一些老传统、老手艺。同时,倾听留守老人的心声和人生过往,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内心世界。
  阿庄镇副镇长杜帆很早就关注到王利奎的短视频,他认为,作为本土的网红达人,王利奎为外界了解阿庄镇打开了一扇窗,为提升家乡及周边乡村的知名度开辟了另外一种途径。铜川市委党校教授张瑞炜则表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之一——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王利奎短视频的路子是对的,但仍需在格调品味上再提升,这样方能走得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