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殷博华 记者 李荣
“自从来了共产党/洪湖的人民见了太阳/虽然眼前还黑暗/不久定会放红光……”12月15日下午,来到西安市边家村文化宫秦韵秦腔团团长惠桂云家中,78岁的她正在练习折子戏《洪湖赤卫队》里的唱词。在她的书柜里,整齐摆放着星耀中国全球文化艺术大赛金奖、西安市电视台《梨园大擂台》金奖等荣誉证书。
提起惠桂云,西安各大秦腔社团有口皆碑。1998年,惠桂云在朋友的带领下接触秦腔,慢慢地爱上了这一古老的艺术,并跟随专业秦腔老师从零基础学起,每天早上练习各类角色的台步、背台词。练习化戏妆一次需要近3个小时,她有时一练就是一天。
“秦腔就像一部著作,《窦娥冤》的悲愤、《千古一帝》的刚强、《生死牌》的抉择等,每一部戏都为大家讲述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惠桂云说。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钻研,惠桂云熟练掌握了唱曲、台步、化妆等技能,为了发扬和传承秦腔文化,她组建了秦韵秦腔团。
起初,秦韵秦腔团只有20多名团员,为了让团队走上专业化道路,惠桂云带头捐款,用筹集到的1000多元购买表演戏服、乐器等,还四处为秦腔团寻找演出机会。
2010年是秦韵秦腔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秦韵秦腔团在西安市碑林区秦腔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秦腔团也由此在圈内一炮而红。2015年初,秦腔团发展到近60人,西安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相继邀请团队进行演出。
在大家喜悦兴奋之时,挑战也接踵而至。
“渐渐地,随着不少团员陆续晋升为爷爷奶奶,社团一年离开了一大半人。”秦韵秦腔团导演张建中说。
人员陆续减少、演出人员凑不齐,排练室整天空荡荡的,看到如此景象,惠桂云一度想过解散社团,却又不甘心。她每天在环城公园和各家文化宫宣传秦韵秦腔团,邀请大家加入,手把手教新团员秦腔表演技巧和台步的走法。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秦韵秦腔团人数稳定在40人左右,演出也多了起来。惠桂云把秦腔团这个“家”又组建了起来。
“团员们都是我的亲人,我一定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要把社团越办越好。”惠桂云说,希望更多年轻秦腔爱好者加入社团,传承和发扬秦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