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小江 有关大雪节气,学者左河水这样说:“万山凋敝黯无华,四面嘶鸣晃树杈。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这首七绝,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大雪节气万木凋敝、北风嘶鸣的寒冷场景,生动展现了一幅白雪纷飞的迷人画面,使大雪节气的特点跃然纸上。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里第三个节气。元代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至此而雪盛也。”意思是到了大雪节气,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时更大了,而并非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常言道: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大雪节气到来,北方地区降雪频次相对增多。在我国北方,一场大雪过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河流冰封,粉妆玉砌,一片银白。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深居山林里的老虎耐不住寂寞,也开始出现求偶行为;一种叫作“荔挺”的兰草也因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就算天气干燥,这时也是寒风凛冽,呼啸不止,草木衰黄,万木萧条,田野里被越冬的小麦和油菜占尽风头,干黄的叶梢仍掩盖不住底部的绿意。
家乡有句老话:“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猪肉和杀好的禽类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个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此时,家家户户门口和窗台上都挂起了一块块颜色鲜艳的腊肉、香肠等腌制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唐代诗人白居易《夜雪》诗云:“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一场大雪过后,最快乐的莫过于孩子们了,他们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橇,玩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充满童趣。一声声呐喊和快乐的笑声,在雪后敞亮的天地间回荡。直到玩得精疲力尽,才会意犹未尽、在家长的不断催促声中回家。
遥望南山,惟余莽莽,宛若一匹盘卧的白马,正静默在那里。可以想象得来,那里一定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景象。日暮时分,寒意顿起,一片炊烟氤氲在村子上空。偶见几只出来寻食的麻雀“叽叽喳喳”,一条游狗夹着尾巴慢腾腾地走来走去,看着麻雀,似乎有种随时出击,吃掉它们的架势。
时至大雪节气,人们的起居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一改过去早起晚睡的习惯。年轻的上班族不是慢跑、走路,就是打球、打拳,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因为身体是本钱。有了强健的体魄,才有了和自然对抗的底气。那些重视养生的老年人,这时候也讲究“日上三竿”起床,晚上早早休息,以此来躲避严寒,涵养自身阳气,增强免疫力。
大雪正是“进补”的好时节,民间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养生的书籍上说:冬令进补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人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得好,“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正是这个道理。
大雪时节,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因而农谚有“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的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另外,无论城乡,大雪节气里吃火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人们常常将各种蔬菜、肉类和豆制品等“一锅炖”,以最大限度地摄取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满足自身需要。趁着大雪这个难得的“进补”机会,养好身体,快乐过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