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让“西部影视”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省政协“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月度协商座谈会侧记
   □ 实习记者 刘凡銆 记者 赵婧
  陕西影视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是陕西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何进一步提升陕西文化影响力?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做强“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西戏曲”等文化品牌。
  围绕“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议题,11月25日,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与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影视行业代表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共商西部影视产业发展大计。
  近年来,陕西影视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作品数量和质量持续攀升,目前电视剧、电影年均产量跻身全国五强。
  “截至2020年底,陕西省11部影片荣获国内外22项大奖,16部影片登陆全国院线,25部影片在央视六套黄金时段播出。在去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2020中国电视剧选集’20部电视剧中,《大秦赋》《装台》等多部陕西电视剧名列其中。”会上,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高山用数据说明陕西影视发展态势。
  “总体来说,我省电影市场快速增长,影视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逐步形成集聚,运营状况良好。”结合前期调研情况,高山同时指出,还存在顶层设计缺乏、拍摄制作环境不佳、产业链条不完备、影视投融资不畅、创作内容创意不足、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较弱等问题。
  “近年来,在财政扶持政策下,我省影视精品迭出,但是长期以来支持陕西影视产业发展的有效政策,主要是2012年出台的《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财税政策的意见》,难以适应如今影视行业的转型升级。”省政协委员、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认为,随着观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趋多元,网络电影、网剧、短视频等形态不一的影视内容应运而生,影视行业涌现出“互联网+”新业态,就目前的行业形势而言,优化、完善和补充财政扶持政策尤为迫切。
  他建议,加快制定新的财政扶持政策,根据影视剧的形态、题材、投资体量的不同,建立相应的评价与扶持政策。扩大扶持范围,鼓励发展影视产业园区和影视基地,支持高科技影视产业园区和影视基地建设,促进陕西影视文化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此外,在影视作品制作与发行环节,支持影视企业债券融资与影视版权研发,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随着影视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影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影视企业普遍反映,行业尖端人才供不应求,影视创作策划、生产制作、宣传发行、衍生品开发、经营管理等尖端人才缺失,已成为制约西部影视发展的因素之一。
  “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归根结底要靠人才。”省政协委员、西部电影集团纪委书记宋红梅认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的关键。
  她建议,要鼓励高校开展西部学术理论研究,完善西部影视流派理论,培养具有国家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精专型影视后备人才。建立影视行业数据分析系统,精准锁定领军人才,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吸引人才的各项配套政策。
  会上,省教育厅学位委员会秘书长袁宁积极回应委员建议,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影视行业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积极培育影视行业领域的一流学科、一流专业。指导开设有影视类专业的院校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合作,通过专业教学与行业实战的结合,培养符合影视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导演万盛华在调研中发现,尽管陕西拥有文化资源优势,但对于题材的开掘不够,缺少有创意、贴近民生的影视精品,影视内容同质化、影视风格单一,这些因素成为制约西部影视发展的短板。
  如何优化和创新影视内容?结合在影视一线积累的经验,万盛华建议,要深耕陕西本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利用好陕西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抓好革命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将陕西革命历史、英雄事迹挖掘好,讲好讲活红色故事。
  他同时建议省政协,应利用好精英荟萃的优势,架起名优企业和影视制作单位合作的桥梁,共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吸引更多外省影视机构来陕西发展。
  针对委员们的建议,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刘生胜表示,下一步,省广播电视局将大力培育创作团队,联合省电影局、省作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陕文投,建立西部影视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孵化优质影视项目,推动“文学陕军”和“西部影视”强强合作,提升剧本原创能力。同时拟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促成省内骨干影视公司与国内四大网络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一线网络平台凸显陕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