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唐冰
“地裂缝”是最容易让人产生紧张联想的三个字。顾名思义,地裂缝就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
据史料记载,西安地区历史上至少发生过15次“地裂”现象,其中9次与地震相伴而生。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西安主城区先后出现了14条呈北东70°左右、带状分布的地裂缝,其分布之广,在国内外城市建设中实属罕见。那么,这些地裂缝是怎么来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又有什么影响?
“地裂缝目前被定义为区域性灾害地质,其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邬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地质”。据他介绍,地裂缝引起的破坏具体表现为会造成沿线房屋的破坏,道路出现不均匀沉降,严重的甚至威胁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邬挺说,西安大多城区地处临潼—长安断裂带西北侧,区域内现存的14条地裂缝就是临潼—长安断裂带在新构造时期以来受北西—南东拉伸应力下诱导生成的一系列次级断裂。“地壳运动、城区承压水开采都会使地裂缝产生活动,根据最新监测资料,目前西安地裂缝向东已经跨过了灞河,总影响范围约350平方公里。”
由于地裂缝本质是一种地质现象,目前只能是在查明其分布范围后,在土地规划建设设计时,根据建筑物的不同设定最小避让距离予以避让,并对在地裂缝影响范围内的建筑采取相应结构措施进行防护。为此,2006年,省建设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以下简称2006版《规程》),对西安市地裂缝场地安全建设进行指导和约束。
西安及其所处的渭河盆地是我国地裂缝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地裂缝灾害对工程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最大程度减轻人为活动对地裂缝的影响,近年来,西安市供水方式已由大量开采地下承压水转变为利用外围水库供水,地裂缝活动整体上呈现出减弱或部分停止趋势。省自然资源厅根据长期监测数据,进行了西安地面沉降地裂缝的沉降分区划定,与省水利厅联合开展地面沉降地裂缝的防治工作,划定禁采限采区域,封停市区地下水取水井位,使得西安地区地下水位显著回升,地面沉降地裂缝总体活动趋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在多年建设,尤其是西安绕城高速和地铁的建设中,各单位已经积累了许多一手资料,对地裂缝活动及影响有了更直接和深刻的认识,个别误建在地裂缝避让距离内的建筑物,也都经历了时间的验证。”今年省两会期间,省九三学社在提交的一件集体提案中指出,随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对国土资源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大,建议结合西安市地裂缝场地已有建设资料,进一步收集各相关单位掌握资料,了解地裂缝活动状态,同时在安全建设的前提下科学缩小建筑物最小避让距离,减轻西安地裂缝对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影响。“这件提案专业度很高,主要是在我们建设委员会主任李曦涛和社员邬挺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完成的。”省九三学社参政议政部工作人员表示。
2020年,得知2006版《规程》将进行修订的消息后,作为九三学社社员的邬挺向省九三学社提交了此件提案素材,经审核修改后,省九三学社将其作为集体提案提交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除了缩小“地裂缝场地建筑物最小避让距离”外,提案还建议明确地裂缝活动性的判断依据。
邬挺介绍,2006版《规程》中,对不同建筑物的最小避让距离进行了限制性规定,“比如高度超过100米的一类建筑物,最小避让距离为上盘40米、下盘24米,这样一来,两栋楼之间的最小距离就是64米。通常的高层建筑群地裂缝两侧的建筑物最小距离也达32米。通过这些年观测来看,避让距离是可以进一步缩小的,当然,这是建立在科技发展和长期数据观测的基础上的”。
“2006版《规程》中,默认所有地裂缝都是活动的,但实际情况是也有不活动的地裂缝。对于这类地裂缝,是否仍需避让?如果不避让,怎么来评判和区分,需要有统一的标准。”邬挺说。
新修订的《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施行,提案相关建议在其中得以体现,为西安市未来发展和土地有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新《规程》中,明确要求区分活动地裂缝和不活动地裂缝场地,并提出了相应的判断标准;缩小了各类建筑物与地裂缝的避让距离,明确布置在不活动地裂缝场地内的一类至四类建筑可以不避让地裂缝,活动地裂缝场地内一、二类建筑相较2006年规范的避让距离均有所缩小。同时,简化了铁路、公路地铁和市政基础设施的设防要求,为今后西安地区地裂缝的科学应对和防治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工程依据。
此外,目前省、市自然资源部门已在西安市开展了“空—地—深”多手段地裂缝监测工作,同时建设地裂缝野外观测基地1处,全方位、多手段监测全市地裂缝活动状态。
“提这件提案的初衷,就是希望在摸清‘地裂缝脾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轻地裂缝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邬挺表示,提案办理过程中,他与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同志交流过多次,一些建议得到了很好采纳落实,能在政协这个平台,利用专业所学为推动工作开展献计出力,这是十分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