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俊哲
西渭融合发展是西安和渭南两市以国家发展战略为背景,以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为手段,以实现共同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发展构想。近年来,两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快速推进协商议定事项,西渭融合发展迈入提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但是,西渭融合发展是一个大课题、新课题,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长远战略,事关渭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生活福祉。要把西渭融合发展作为实现渭南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作为渭南谋发展、开新局的新平台,作为推动渭南发展步入新时代的新抓手,科学筹划、全力推动,使西渭融合发展在“十四五”时期有新的突破、质的飞跃。
一、提高认识,凝心聚力,形成融合发展的共识共动。
西渭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势所趋,是借力西安大都市优势资源、带动渭南高质量发展,实现渭南追赶超越的必然选择。
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渭南素有“省垣首府”之称,与古都西安山水相依、裙带相连、人文相近、文化相通。近年来,西安对渭南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随着大西安城市能级的提升,其人才、资金、企业的流转外溢是必然趋势。同时,受“虹吸效应”影响,渭南多种优质资源向西安集中。如何趋利避害,降低“虹吸效应”影响,扩大“辐射效应”的广度和强度,是渭南谋划发展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渭南必须把握自身定位,围绕和服务于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与西安的融合联通。利用在土地空间、物产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借力西安、依靠西安,坚持特色产业立城,积极对接工业、农业、医疗、教育、旅游等产业转移,通过差异化发展,深度参与西安所主导的社会经济分工,从而形成具有合理地缘经济关系的产业分工体系。
面临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近年来,大西安都市圈雏形初现。渭南紧邻西安,是西安都市圈构建“一核一轴、两翼三区、多组团”发展格局中“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提升“一带一路”、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都迫切需要西安与渭南融合发展。
具备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2012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若干意见》,明确将推进西渭融合发展作为加快渭南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西安、渭南两市高度重视,相继签署《西渭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西渭融合重点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和《关于加快推进西渭融合发展规划建设西渭东区的合作协议》,全面落实关中协同创新发展战略。近年来,两市来往日趋频繁、联系更加密切,西渭融合取得积极进展,西安至渭南轨道交通等8个重大合作项目加快推进,渭南先后承接西安在渭落地建设项目29个,完成投资超过100亿元;富阎产业园签约入驻企业近70家;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入驻研发企业24家;西安至渭南、韩城、潼关、合阳等绿巨人动车陆续开通,加快西渭融合发展的基础越来越稳固。
二、精心运筹,科学论证,明确融合发展的目标路径。
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弄清西渭融合发展中,西安有什么,渭南要什么,渭南能干什么,明确“渭南定位”,确定融合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要坚持规划引领,精心编制实施方案,多方比选,谋定而后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重点破除要素流动壁垒、提升基础设施联动功能、统筹公共服务,发挥产业共生、空间布局联动、区域治理协同效应,努力使西渭融合成为实现渭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重大突破口。
以完善的机制夯实融合发展的组织基石。借鉴西咸新区等地融合发展经验,成立高层次、高效率的西渭融合发展领导小组,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高质量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关中平原城市群市长联席会议和合署办公的平台作用,研究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安排、产业布局、运营管理等重大问题。建立和完善两市市级层面常态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通过重要事项会商制度,研究重要改革方案、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事项,实现同步推行、同步实施。要基于紧密的利益和责任共同体,确保实现无缝对接,避免错位脱节。
以开放的视野勾画融合发展的愿景蓝图。积极主动对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在互通、共享上优先融合。发展“西安-渭南”城市轨道等基础交通,打通不同行政地区的“断头路”。建立稳定互利的能源、水资源供应体系,逐步实现区域内油、气、电、水等资源同网同价。大力推进“互联网+”,以数据打通行业隔阂。吸引西安医疗、教育、科技、文化、金融等优势资源向渭南转移。积极把渭南旅游融入西安大旅游圈,形成西安-渭南、渭南-西安旅游资源共享、共管、共发展的新格局。积极参与西安都市圈功能布局,按照“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思路,对接制定渭南分区域、分产业、分行业的产业转移对接的具体发展规划,推动形成与西安优势互补、协作配套、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围绕渭河、秦岭治理保护和关中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协调配合,协同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共建区域性生态屏障和生态圈。
以务实的合作实现融合发展的重点突破。借鉴发达地区融合发展“一体化、同城化、特区化”的模式经验,以加快毗邻区域合作为重点,以共建合作共同体项目为支撑,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实现新突破。依托经开区铁路物流园,建设功能配套完备的国际现代物流港,使渭临经济协作区成为西渭融合发展战略的主阵地和桥头堡;借力航空城阎良,打造全国知名的国产民机产业基地,使富阎产业合作区成为西渭融合的先行示范区;借力曲江文旅品牌优势,发展西渭东区,打造文旅、农旅、康养、产城融合发展的高品质区域发展样板区;启动引清济湭工程建设,推进临渭-蓝田战略合作,加快在园区共建、文化旅游、水资源共享、生态建设、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使其成为西渭融合特别合作先行区。
以优质的服务打造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创新的主体。把建立人才集聚高地作为西渭融合发展的第一方略,让人才“引得来”“使上劲”“留得住”。完善和落实支持政策,健全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主动承接西安科技成果在渭转化实施。坚持“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理念,全面实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模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低成本创业环境。
三、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快融合发展的推进步伐。
要抢抓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借助西渭融合这一广阔的平台,团结一致向前看,撸起袖子加油干,主动融入西渭融合发展的伟大实践,将西渭融合重点区域打造成渭南转型发展的试验区和新引擎。
全力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进一步调查研究,梳理相关政策规定、实践依据,由市级主要领导带队,进行工作对接,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争取省委、省政府把西安-渭南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全省发展战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更为具体的发展思路,出台更多支持融合发展的专项政策。要在融合发展合作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支持。
全力激发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成立工作专班,搭建“西渭融合发展论坛”,与西安加强互动,研究问题、理清思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认识到将渭南作为西安的“飞地经济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生态旅游康养基地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可以提升西安城市能级,推动西安以更高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为主导西渭融合发展。要摒弃“等”“靠”思想、“无所作为”思想、“与西安平起平坐”思想、“患得患失”思想,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发展理念,准确识别“渭南定位”,增强与西安主动合作意识,激发干事激情,拓宽发展视野,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大胆作为,不遗余力,推动西渭融合高点起步、加速发展。
全力推进议定事项的建设进度。要积极对接,协商制定年度重点工作合作路线图、时间表、任务单,全力加快议定事项落实见效。积极实施渭南经开区铁路专用线及物流基地项目,加快推进313省道高陵-渭南经开区、京昆高速西安-蒲城段改扩建,西咸北环连接线东风大街延伸工程,加大关中城市群城际路网建设。用足用活省市各项扶持政策,促进园区加快建设,赋予园区立项、土地、规划、环评等管理权限,持续提升整体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生态质量和产业容量的西安外溢产业落地渭南。
(作者系渭南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