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用“有形的手”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就业
——省政协“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月度协商座谈会侧记
  □ 实习记者 张涵博
  宋牧子是西安培华学院法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明年他将离开校园踏入社会。11月2日下午,参加完省政协“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月度协商座谈会后,他十分振奋,“听了这场会议,我对于明年工作怎么找、职业规划怎么做都有了更加清晰的想法”。
  2021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32.32万人,预计2022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42.9万。本次月度协商座谈会,省政协将关注目光投向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个小时里,与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高校毕业生代表与相关厅局负责人面对面协商交流,共同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献计出招。
  为确保此次协商议政取得实效,今年5月,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厅局部门负责人先后赴江苏、山东学习考察,深入西安、咸阳、杨凌6所高校和2家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同时广开言路,以函调方式向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等8个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向社会各界征集33篇发言材料。
  “目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存在就业统筹管理工作有待整合、就业信息化体系有待完善、就业结构性矛盾有待缓解、基层就业项目有待推进、就业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会上,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郭明在作情况说明时,指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掣肘因素。
  针对当前我省尚未完全建立政校企就业信息共享合作平台的实际,省政协常委、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建议,由政府牵头,建立教育、人社、市场管理及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政校企合作领导协调小组;以教育、人社和劳动三大行业部门牵头,教育系统为主,建立吸纳各类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逐步形成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人才交流市场之间的就业信息平台联盟。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省、市、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稳就业工作专班,部署实施稳就业22条措施,开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等一系列活动,今年又出台关于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等系列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稳就业工作。
  “2020年我们做了一个面向陕西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调研,数据显示,仅有15.7%的大学生对国家和地方的就业促进政策非常了解。”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就业创业指导部主任罗晓婷坦言,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不清楚政策内容,更谈不上如何利用这些政策来实现自身就业。
  如何让“有形的手”充分发挥作用?罗晓婷建议,要统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宣传和落实,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就业促进政策的覆盖面,发挥专家智库的作用,研究出台具有发展性、延续性的中长期政策措施。
  如何使招聘服务更加精准?西安市创新人才研究院院长李佩霖建议,应打造高质量实习实训基地,支持真正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承担大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打通就业平台和教学平台的数据交互,让被批准为实习实训基地的企业可登录专业班级看到学生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精准施策。
  调研发现,部分毕业生存在非大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不去的现象,而中小微企业因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导致就业稳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高期望值”“慢就业”趋势的加剧,让毕业生“去哪儿”成了不容回避的大问题。
  ——“当前多种养老业态正蓬勃兴起,应进一步支持中高职以及大专院校养老等民生领域专业的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
  ——“加大对基层岗位人才的培养和激励,落实政策保障,建立政府—高校人才培养与使用联动机制,从源头上扩大就业人才储备,加强前置精准培养”;
  ——“希望政府进一步规范房屋租赁市场,为刚毕业不久、进入中小微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廉租房,或者根据薪资水平提供租房补贴”;
  ……
  一条条建议紧扣陕西实际,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突出问题,让与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感慨“针对性强”“说得很实”。会上,委员们踊跃提问,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诚回应,会议室里互动气氛热烈。
  据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光进介绍,近日,人社部印发了《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切实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提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补充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可面向职业院校毕业生开展专项招聘。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省实有企业120.8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7.08%,其中95%以上是中小微企业。全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入驻企业8570户,就业人数16.5万人。”省工信厅副厅长雷纯表示,将多措并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就业吸引力,目前已联合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提出拓宽就业渠道、加强用工培训等5个方面17条具体工作举措,待修改完善后将印发实施,以缓解中小微企业用工“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