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发生历史性变化
■ 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 高敬)国务院新闻办27日发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发生历史性变化,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白皮书指出,中国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白皮书介绍,中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5.9%,比2005年大幅提升了8.5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4.7%,其中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较2005年分别增加了3000多倍和200多倍。
  中国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初步核算,2011年至2020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8.7%。“十三五”期间,中国以年均2.8%的能源消费量增长支撑了年均5.7%的经济增长,节约能源占同时期全球节能量的一半左右。
  同时,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化。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2020年的56.8%。
  白皮书说,中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新增光伏市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白皮书指出,中国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同时,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 高敬)国务院新闻办27日发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介绍,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白皮书指出,碳市场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关系提供了有效途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
  白皮书介绍,2011年10月,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个省、市启动。截至2021年9月30日,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9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9.78亿元。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1765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约8.01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白皮书说,中国还建立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有效促进了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保护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