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闫智
“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有待深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夯实,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地位待遇有待提高。”
10月12日,在省政协召开的“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对口协商会上,省政协常委、教育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李颖科在前期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基层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开好此次对口协商座谈会,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联合省民盟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到黑龙江、内蒙古和我省西安、汉中等地开展“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形成了专题报告,并向省政协委员、各市政协、专家学者征集稿件25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目前,我省基层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存在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评审标准条件量化少、职称评定与教学脱节等问题。”省政协委员、教育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李侃社说,打造公平、公正、有效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能够有效增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队伍良性发展。
李侃社建议,健全教师职称管理制度,把教师职称的管理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每年有序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学校中、高级职称编制数,并通过科学设置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核定岗位职数,激活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机制。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运行机制,积极改革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办法,弱化职称评定对教师硬性要求,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职称评定力度,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维护教师队伍稳定。健全教师评审机制,坚持“外部权威”评审与“内部同事”评审共同发展,健全“第三方”评估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的职称评价与师德考核应该同等重要,但个别学校存在师德考核制度不完善、程序不规范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师德考核制度的导向作用。为此,李颖科建议,健全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营造高尚师德师风氛围。坚持全面和重点相结合,把师德师风建设各项要求贯穿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各方面,建立师德形势研判、师德考核评价、典型案例通报、师德师风年报等师德日常监督机制,及时通报师德工作情况,整改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奖惩长效机制,在教师各类评价选拔等关键环节强化师德师风要求、注重正向激励。
近年来,随着师范教育被弱化和边缘化,生源质量下滑,加之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省大中城市中小学校大量增加,各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优秀教师大量流入城市学校任教,导致全省“三级三类”骨干体系队伍总量的约70%—80%都集中在城区以上学校,乡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下滑。
省民盟参政议政部部长王洁平建议,应增加农村教师培训机会,加强紧缺学科教师培训,积极实践城乡强弱学校教师交流,迅速提升薄弱学校和老师全面提升。建立教师自主发展培训提升制度,发挥教师在教师队伍发展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名师工作室引领性和广泛性工作,避免官僚化和抱团近亲化倾向,畅通普通资源教师发展通道。提升菜单式培训和教师职业规划的引导,激发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积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除了加强基层教师的执教水平以外,省政协委员、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区域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越群认为,不但要让基层教师“教得好”,更要让他们“留得住”。
“目前基层教师还存在收入待遇差的情况。”王越群建议,政府应把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作为对县(区)教育责任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省级督导督查力度,并对落实不到位的县(区)予以问责。应适当统筹与协调不同区县的教师待遇差距,省、市、县(区)三级财政应列出专项资金,用于补差个别教师奖励性工资过低县(区),适当缩小全省不同县(区)中小学教师收入差距。
省政协副主席李晓东指出,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素质能力提升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地位待遇为保障,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逐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要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坚持多措并举,深化教师管理领域的综合改革,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全面提升教师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氛围,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落实在实际办法和措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