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白瑶
汉江生态经济带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支持陕南汉江沿线地区发展,对于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区域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保护汉江水质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推动陕南三市加快融入汉江生态经济带”,9月23日至24日,省政协副主席、省台盟主委王二虎带领部分台盟盟员和专家,在汉中开展专题调研。
“汉江两岸有没有化工企业”“目前资金方面有没有问题”“生态补偿是否到位”……一路上,调研组一个接一个地抛出问题。
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汉中市责无旁贷,境内汉江沿线均以农业为主,不符合规定的化工企业已一律关停。但特殊的水质考核目标及排放标准,使汉中环境准入门槛高于其他同等地区,对汉中市工业企业落地、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行、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形成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经济发展。
汉中市11个县区中9个县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生态建设区和引汉济渭主要水源地。
了解到汉中市加快经济发展与强化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调研组表示,要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汉中市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任务,以产业化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为主线,突出“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城镇”三个重点,持续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六个汉江”建设任务。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接,协同规划旅游服务设施、产业合作园区,促进制造业、文化旅游合作,并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以“山水交通、山水画卷、山水产业”三个维度开展项目谋划,形成一批可行性强、质量高的优质项目,推进地方经济发展。
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汉中境内长270千米,出境水量126亿立方米,具有丰沛的水量和优质的水质,但大量的调水也造成汉江中段水环境容量锐减、河流自我净化能力减弱、生态基流保障率不高、河道水环境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突出。为了进一步改善汉江生态环境,完善汉江防洪体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2年汉中市全面实施汉江综合整治工程。
调研组一行驱车来到汉台区褒河左岸汉江回水段、洋县戚氏办沙河口至西汉高速桥段和西汉高速桥至龙亭小峡口镇江段,了解防洪工程进展情况。
褒河左岸汉江回水段堤防工程是在褒河石门水库“81.8”洪水后由政府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建筑而成,防护设施薄弱。本次工程按照汉江100年一遇洪水设防,堤防级别为1级,回水段范围以外按褒河50年一遇洪水设防,堤防级别为2级,今年1月已顺利完工。
“但由于缺少资金,如护滩、照明等附属配套设施未开工建设,全段堤防也未进行加固。”汉中市汉台区水利局局长唐志军坦言,褒河后期很多地方需要治理,但资金缺口大,阻碍了进一步的建设。同时,除褒河外的汉江其他支流治理也需要项目下达和资金支持。
资金问题同样成为洋县汉江综合整治防洪工程的一大问题。汉江洋县段全长84千米,综合治理范围为西起湑水河入口,东至洋县黄安小峡口的汉江平川段,全长28.8千米,计划实施防洪工程治理长度77.25千米(左右段),截至目前累计治理堤防69千米。
“资金不足是目前的主要问题,资金跟不上导致后期建设出现滞后。”洋县水利局河湖运行科科长陈俊华说,防洪工程属于重大公益性民生项目,社会融资难,加上市县财政困难,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资金问题成为制约汉中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为此,调研组建议,应加大对水源区的转移支付倾斜力度,在测算分配资金时,充分考虑环保设施建设成本、治理成本和发展机会成本等因素,适当提高补助系数和标准。
“生态补偿是否可以弥补部分资金缺口?”调研过程中,省台盟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陈玉玲问到生态补偿问题。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汉江生态经济水源区为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4个省市以及沿线20多座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肩负着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涵养水源的重要任务。但生态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发展,实施水源区的生态补偿是实现汉江生态经济带水源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现行补偿金额远低于治理资金投入,难以为治理设施建设和运维提供足额资金保障。”陈俊华答道。
调研组认为,相关部门应按照财政部《支持长江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秉承“双向补偿、供受共担”的原则,优化建立国家统筹的全流域横向补偿机制,协调下游受水区按质按量对上游供水区进行补偿,并根据水质保护目标的不同,提高保护目标更为严格的上游地区资金分配比例,使补偿资金的分配更加科学、合理,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供水区生态保护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