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糖尿病患者当心视力被“偷走”
  几个月前,刘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门诊。他诉说一周前早晨起床后,突感右眼前一片红,休息一周后还是不见好转,如今左眼也看不见东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一科主任接传红说,刘先生今年42岁,患糖尿病14年了,平时视力很好,没有任何症状,但是血糖控制得不好。经检查,原来刘先生是由于糖尿病引发的双眼底出血,右眼玻璃体积血,需要住院治疗。
  3年前,刘先生就曾经出现过眼前黑影飘动的情况。由于黑影很快消失,视力似乎未受影响,他就一直没有进行治疗,但经常伴有便秘、乏力、下肢凉麻等症状,血糖也一直控制不好。医生根据他的病情,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首先服用中药以凉血止血、通便温阳;同时建议他轻度运动,减少用眼,半卧位;待出血稳定后,加用活血化瘀之剂。治疗半个月后,刘先生眼底出血开始逐渐吸收,在继续用中药的同时,也进行了视网膜激光治疗,视力逐渐恢复,便秘及乏力症状明显好转,下肢凉麻感也有所减轻,血糖控制也较平稳。3个月后复查病情稳定。
  糖尿病可致盲
  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患病率呈迅猛增长趋势,已成为第3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损伤人体的各种血管和神经,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DR)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30%—50%,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率越来越高,其致盲率占糖尿病患者的8%—12%。血糖控制差、向心性肥胖、缺乏活动量、高血压、高血脂、肾病、冠心病、吸烟等是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现糖尿病后要定期查眼底,防止出现严重的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程度必须依赖医生的检查,与视力下降程度没有一致性。因为其眼底出血是广泛性的,当严重出血影响到视网膜中心,也就是影响到黄斑区的时候,患者才会感觉视力下降,此时病变已经比较严重了,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将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可防可控的眼病,并且中医药早期治疗优势显著,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多了解相关知识,早期防控,避免失明风险。
  随病程灵活处方
  中医早就认识到本病为“消渴”日久所致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指出精血亏损、目睛失养是发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其原发病,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目病”中的“消渴内障”范畴。笔者在长期临床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到,本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是气阴两虚,又因其常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出血,离经之血便是瘀,因此血瘀也是其基本病机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为主。初期以治标为主,重在活血祛瘀、凉血止血。中期结合全身症状辨证施治。后期宜固本,可加益气、滋阴、温阳之品。笔者提出全身辨证与眼局部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中医药疗效凸显,但是对于中晚期严重的视网膜病变,需要更多的方法如激光、注药和手术等联合治疗,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及时进行眼底检查
  由于2型糖尿病发病隐匿,其中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是在眼底常规检查时发现患有糖尿病。因此,一旦确诊糖尿病,建议去眼科散瞳查眼底。对于没有眼底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每3—5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眼底有病变者,应及时进行药物干预,尤其伴有乏力、睡眠不佳、便秘、手脚凉麻、夜尿频繁等全身症状者,应及早进行中药调理,只有全身症状稳定,血糖才容易控制。早期眼底病变患者可每3—6个月复查一次,或者听从医生建议。平时如有眼部不适或者视力下降要及时检查和处理。日常生活中要作息规律、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血糖控制平稳,减少过度用眼,避免重体力劳动及较剧烈的体育运动。
  据《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