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荣抱着沉重的大箱子发放物资 □ 记者 陈雪
“我接触的多是土、木、苗、水,不太会和人打交道。”这是2015年之前,延安市安塞区绿化办职工、区政协委员杨开荣说起那时的自己的一句“老实话”。
自1999年进入林业系统后,杨开荣一直在城郊的苗木基地做育苗工作,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提供优质苗木,将林业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效结合,致力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
2015年,在朋友的邀请下,杨开荣参加了志愿者进敬老院活动。“我带着当时91岁的奶奶去做志愿者。”在奶奶的陪同下为老人们服务,杨开荣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幸福感。之后,杨开荣开始筹建爱心志愿者协会,从十余人到四十余人再到百余人,她发起成立了鼓乡爱心志愿者协会。起初,杨开荣的一腔热情遭到质疑。“尤其是身边的亲朋,问我做这些是为了啥?”5年来,杨开荣用60余次爱心行动作出了回答。
有一次,她组织志愿者去敬老院,和往常一样,给老人们带去日用品、换洗衣物,为老人们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后来我才知道,有个志愿者看到老人的鞋子破了,悄悄开车去买了新鞋。”杨开荣说。
杨开荣说:“他们资助了8个大学生,其中有4个已经工作,这些孩子现在也成了志愿者,这就是爱的传承和接力。”除了坚持做爱心送考,这些年暑假,杨开荣还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做“小课堂”服务。她将县城安置小区里的残疾孩子、无人照看的孩子集中起来,帮助他们完成作业。而这些参加志愿活动的大学生,有些是曾被资助过的。
“妈妈,我也要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杨开荣说,16岁的女儿多次跟随自己参加爱心活动,也很喜欢做志愿者。
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是杨开荣的初心。5年来,作为政协委员,她关注民情多次提出民生建议。今年,杨开荣在调研中发现,有学生在网络上被骚扰,她意识到法治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随后,她提出让法治教育深入学校,通过“法治进校园”等载体做好普法工作的建议。
在杨开荣的手机里,有三张今年7月份河南新乡受灾时,瘦小的她抱着沉重的大箱子发放物资的照片。“那5天,每天工作18个小时,我没有觉得累。”杨开荣说,做有意义的事,做有用的人,一切都很值得。